高质量推进课后服务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渝中教育系统积极组织各校园开展课后服务

来源:区教委 发布时间:2021-01-22 15:51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自渝中区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以来,渝中教育系统积极组织各校园按照“基础+特色”的思路,充分挖掘利用校内资源,制定出各具特色的课后服务工作方案,让孩子们在“三点半”后更好成长。

为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不同需求,渝中区教委牵头建立课后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指导各校及时总结课后服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定期收集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意见建议,推进信息公开,规范和监督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指导各校构建多姿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形式,督导各校严格执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十严禁”,同时在课后服务活动时间、课后服务活动原则、课后服务活动组织、课后服务活动要求、课后服务工作制度等多个方面花力气、下功夫,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课后服务的内容、形式、评价等,确保每一个参与课后服务的孩子都能学得愉快、学有所得。

各校结合实际,利用退休教师、家长、社会志愿者、高校优秀学生、非遗传承人、企事业单位人才等各类社会教育人才资源,积极组建以在职教职工为主,社会教育人士为辅的多样化、专业化的课后服务队伍,扎实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充分挖掘利用校内资源,因地制宜设计课后服务项目,包括自主阅读、学法指导,开展体育、艺术、科普、拓展训练、劳动体验、安全演练、公益讲座、法制宣传、兴趣社团等活动,努力让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让学生在这项公益服务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促进身心健康。

大田湾小学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组织学生以兴趣社团的形式开展趣味足球等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体质。除了足球类活动,该校老师还组织学生开展川江号子、创意彩绘、英语主持、手工制作、表演唱等特色活动,让孩子们既学知识又长见识。未来,学校还将继续基于学生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让课后服务更好惠及学生。

第三十中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校园”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每周五下午走进校园,带领学生“零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该校已聘请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手工羽毛毽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兴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渝中区代表性传承人吴小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大师李烈光的关门弟子任小玲等诸位德高艺精的老师担任授课讲师。通过聘请非遗传承人加入学校课后服务队伍,丰富服务内容与形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