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推进制度化建设,搭建制度框架体系。制定出台《渝中区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渝中区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行动计划(2023-2026年)》,配套制定《渝中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渝中区预算绩效运行监控管理办法》《渝中区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构建起覆盖所有部门整体和项目支出预算,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全过程的“1+1+N”制度体系。
二是推进标准化建设,夯实绩效管理基础。分部门整体和项目支出两大类,搭建起相对完整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突出工作目标考核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梳理形成部门整体支出压力化指标200余条,街道、教育、社会保障类项目和卫生健康、城市管理、公共安全支出核心指标800余条,为提升绩效目标编制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绩效管理支撑。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实现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等全过程绩效业务“线上”闭环,形成“预算+绩效”架构体系,推动我区预算从批复到执行全过程动态监管,用信息化手段支撑预算绩效管理,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提升预算绩效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