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财政局持之以恒推进政府采购营商环境优化,以 "数字赋能、政策护航、监管并重" 为抓手,构建起政府采购领域全链条优化体系,交出亮眼答卷。2024年,全区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率、专家与代理机构互评率双达 100%,平均合同签订时间压缩至9.21天,合同备案仅1天,各项数据均在全市前列。
一是数字赋能,跑出政府采购 “加速度”
作为全市首个全面实行政府采购全程电子化的区县,渝中区打造“全链在线、智能协同”的电子采购生态。2024 年累计完成135个“不见面开评标”项目,涉及采购预算5.7亿元。通过“在线投标、智能评审、全程留痕”模式,评标时长从传统线下的3.5小时压缩至1.5小时,效率提升50%以上;为595家供应商节约交通、标书制作等成本超20万元,减少纸质耗材约89万张。此外,推行政府采购项目电子合同在线签订实现"云上签约,真正让 "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成为现实。
二是政策护航,夯实惠企纾困 “硬举措”
针对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痛点,渝中区推出“靶向施策”政策组合拳。2024年中小企业中标金额达3.85 亿元,占全区采购总额74%。推行“政采贷”“政采担”在线服务,供应商凭中标通知书即可申请纯信用融资,最低年利率低至3.65%。全年累计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426万元,开具保函金额1122万元,以金融活水激活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监管并重,筑牢公平竞争 “防护网”
围绕 "阳光采购" 目标,渝中区建立“专项整治+长效监管”双重机制。按照市财政局统一部署,开展政府采购领域 “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代理机构检查等,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将整治工作常态化,以全流程透明化监管机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切实筑牢市场公平竞争防线。
“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下一步,渝中区将聚焦“数智采购”大方向,探索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在政府采购中的应用,以技术赋能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持续优化辖区政府采购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