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渝中区公安分局科技信息化科的办公室,42岁的张雷正盯着眼前电脑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指尖在键盘上敲击出密集的节奏。这位有着15年警龄的民警,从计算机系的硕士高材生到公安分局科技战线的“领军人”,他用代码与数据为警务工作插上翅膀,在科技强警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基层淬炼:从“键盘侠”到“马路哨兵”的觉醒
2010年,从重庆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张雷,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带着对藏蓝警服的向往加入公安队伍,成为了一名交警。
张雷记得刚入职那年,有天接到群众的求助,称自己将车停在路边去商店买东西,出来时发现爱车被严重擦剐,肇事车辆早已不见踪影。接警后,他和同事们调取了周边所有监控录像,逐帧排查。可当时的监控设备分辨率低,夜间画面模糊不清,只能看到一辆深色轿车的大致轮廓。连着几天,他蹲在监控室里反复回看,才勉强从一个商铺的角落摄像头里捕捉到肇事车辆的部分车牌号。这次经历,让他坚定了“用科技守护道路平安”的信念。
科技转型:在数据浪潮中架桥铺路
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张雷如愿加入到分局科技信息化科。2015年,他自学考取网络工程师,后成功入选警务信息通信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
2021年,张雷和同事们在工作中发现,当前民警们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互联网数据文件跨网回传公安网难”的痛点,针对这一情况,以张雷为主导的科技信息化科紧贴基层实际研发了互联网“警快传”APP,实现了无缝衔接微信、钉钉、QQ等互联网即时通讯工具,在手机上为文本、视频等各类数据文件从互联网传输到公安网提供了一条安全、高效的“捷径”,一人回传多人共享,病毒扫描安全检测,文件分类归档整理等实用功能。2021年,“警快传”荣获全市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银奖。截至2025 年7月底,“警快传”已推广至全市55个单位,用户 2万余名,大大提高了警务工作办事效率,受到全市公安民辅警的普遍欢迎。
2023年以来,张雷还带领团队接连研发了“警易联”“警快签”等一批小创新小应用,目前均已成为全市公安机关的高频应用,切实解决了民警日常办公中的多项痛点问题。
团队攻坚:把 “技术孤岛” 连成 “智慧大陆”
近年来,网约房作为“互联网+住宿”新业态,在城市中蓬勃发展。渝中区现有网约房经营者1600余家、房屋1.6万余间,入住房源品质良莠不齐、行业规范缺失等问题,也让未经有效监管的“网约房”极易滋生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的安全稳定性带来极大不稳定因素。
2023年底,张雷和同事们开始着手思考如何解决网约房监管问题。经过不断地实地走访、反复地测试校正,半年后,一个以“网约‘房—防’险阵”模型为核心点,以“报备赋码+以码控房+以房管人+服务监管”为步骤的网约房管理新模式横空出世,一个“房源码”加一把“智能锁”,通过数据归集、信息共享,确保网约房管理更加安全可靠。与此同时,积极策动区委区政府,在全国率先以政府名义出台综合性的《重庆市渝中区网约房管理实行办法》,从经营主体、硬件设施、准入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监管主体及部门职责,实现多部门齐抓共管,让网约房管理有规可依、权责清晰。
2024年以来,网约房智慧监管应用有效预警5000余条,消除治安风险2000余个,渝中区涉网约房警情数量同比下降33.8%。该应用荣获2024年重庆市改革创新成果、公安部多个全国一等奖,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公安部《公安工作简报》专刊推介。
薪火相传:让科技之光照亮平安之路
为提升全局民警信息化水平,自2017年以来,张雷连续获聘分局信息化建设业务导师,他带领全科民警采取不定期举办信息化大培训和送教上门等方式,将各类先进数字警务的种子播撒到全局各单位,为数字警务的生根发展不断贡献自己的点滴力量。
2022年—2025年,张雷牵头连续四年组织分局数据建模、改革创新“金点子”比武,分局各单位踊跃参与,这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民辅警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在全局范围内营造了改革创新的热烈氛围。
从警15年,他从三尺岗亭走到科技信息化科,从手写笔录到代码编程,变的是工作方式,不变的是守护平安的初心。“科技强警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每个民警都能用上趁手的‘科技武器’,让每个群众都能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安全感。” 这是张雷的誓言,也是他用 15年藏蓝青春书写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