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10300928402XH/2025-00095 发布机构 渝中区教委
成文日期 2025-09-01 发布日期 2025-09-01 主题分类 教育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发文字号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10300928402XH/2025-00095
发布机构 渝中区教委
主题分类 教育
成文日期 2025-09-01
发布日期 2025-09-01
体裁分类 其他公文
发文字号
有效性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2025年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各校园区教师进修学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促进我区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新教师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成长为有职业梦想、有专业自信、有健康心理的合格教师,推动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安排经研究决定于开展新入职教师全员培训。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印发<教师培训者团队研修指南>11个文件的通知》(教师司函〔202011号)对新入职教师师德表现与专业能力标准的要求,结合渝中区教师队伍建设“十五五”规划,构建区教委统筹、进修学院组织、“教共体”联育、聘用校施管的“四方协同”共育体系。以师德建设为引领,以专业发展为核心,以创新服务为驱动,在多年新入职教师渝中培训积淀中,订制“育师”课程,实施规范化培训,以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支撑教育强区建设。

二、培训对象

12025年招聘到我区中小学(含职中、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任教的高等学校毕业生。

其他有过任教经历,新调入我区且经区教委认定需参加培训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

1. 强师德:从立德到立业。从涵养师德与职业规划出发,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将教育家精神、大思政、大美育融入师德建设全过程,通过模范引领、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和自主学习反思,帮助新入职教师熟悉职业道德准则与礼仪规范,巩固专业思想与职业理想,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激活发展内驱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基。

2. 立课堂:从规范到胜任。从教学规范方面,帮助新入职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课程方案等,掌握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规范,学会学情分析、教学设计、课堂管理与教学评价,增强教学基本功,关注体育、科学、劳动美育等学科教师能力,确保独立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 重育人:从关爱到育心。从关爱学生、增强育德能力方面,使新入职教师熟悉班级管理和家校沟通规范,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C级资格培训及认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4. 善研究:从反思到创新。从反思习惯养成方面,培养新入职教师观课议课和课例研究反思能力,使其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反思习惯,学会微课题研究方法,推动教师培训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5. 提素养:从入格到卓越。助力新入职教师从“入格”合格迈向优秀,通过基本功训练和综合素养提升,使其认识数字化赋能教育改革的影响,掌握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力,提升数字素养,实现从岗位适应到卓越发展的长程进阶。

四、培训原则

1. 师德与能力并重:突出师德为先,奠定职业道德基础,同时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实践与反思结合:注重实践操作与反思总结,遵循专业成长规律,通过团队学习、经验学习和榜样学习,强化实践能力。

3. 多元与协同联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整合区级集中培训、教研员指导、“教共体”研修、校本实践、网络研修和自主研修,分工协同,强化区校共育共管,提升课程选择性和学习自主性,促进新入职教师的岗位适应与持续发展。

五、培训内容

对应新入职教师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具体为:师德修养、专业实践、育德体验、研究反思、素养提升五个模块。

(一)师德修养

通过专题师德师风培训,解读教育政策法规、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法律意识和师德修养,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结合“三岩思政·师者师”课程开发,将大思政、大美育纳入师德必修课,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专业实践

1.教学技能培训:开展课标解读、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培训,提升新入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注重五育融合,加强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等能力培养。

2.教学实践锻炼:在聘任学校进行实践,通过“五课”指导(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听课),强化教学技能,提升专业能力。

(三)育德体验

1.育德能力培养:通过学科德育和班主任工作规范培训,培养新入职教师的德育渗透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所有新入职教师需担任副班主任,积累实践经验。

2.心理健康教育:推进心理健康教育C级资格培训及认证,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库,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四)研究反思

基于问题,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培养新入职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教学反思习惯,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五)素养提升

1.数智素养:结合智慧教育要求,推动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开展AI微课制作、智能教育工具应用等培训,提升新入职教师的数智素养。

2.综合素养:掌握“三字三课三项一书”基本功。

写好“三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

钻研“三课”(备课、听课、上课);

学会“三项”(微课制作、命题、教学反思);

坚持“读书”(推介书目,通过“读书沙龙”等,保证每天半小时以上的读书时间并记录读书心得,实现自身知识、素养、文化的有效积累)。

“教共体”龙头学校和聘任学校,应根据新入职教师的现实需求,结合新入职教师各项工作的基本程序、职责与行为规范,针对性地制定合适的培训内容。

培训期间,新入职教师将自己经历培训内容的相关资料以及心得感悟填写在区校两本培训手册上,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

六、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为一年。从20258月至20266月。

具体为:寒暑期集中培训、区级教学实践指导、“教共体”研修、网络研修、自主研修、新教师赛课、新教师考核。

七、培训方式

新入职教师培训由区教委人事科和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中心负责,采用区级集中培训、区级教学实践指导、“教共体”研修及聘用学校实践研修、网络研修和自主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区级集中培训

• 负责部门: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中心

• 培训时间:第一年分三次进行,暑期5天(820日左右)、学期中1天、寒假4天(寒假前4天)。

• 培训内容:涵盖教育发展形势、教育法规、大思政与大美育、教学规范、班级管理、教师礼仪与心理调适、课标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师基本功、儿童心肺复苏、教学艺术、科研方法、专业发展与个人规划、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等。

• 培训方式:专家讲座、案例研讨、拓展训练、分组指导、展示交流、操作训练、技能竞赛等。

(二)区级教学实践指导

• 负责团队:区教师进修学院学科教研员团队

• 任务要求:加强课堂教学指导,帮助新教师熟悉学科课程要求,适应岗位工作。通过“五课”指导(备课、上课、听课、评课、说课)强化教学技能训练,提升专业能力,确保新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三)“教共体”及聘用学校实践研修

• 负责单位:“教共体”龙头校与聘用学校

• 任务要求:

“教共体”联育:由“教共体”整合资源,以龙头学校带动,打破校际壁垒,整合优质资源,通过集体教研、师徒结对等形式,精准支持成员校新教师,助力其在观摩与实操中提升教学能力。

聘用学校施管:新入职教师在聘用学校进行实践锻炼。聘用学校作为培训责任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训为切入点,组织学科教学和德育管理指导教师开展实践操作培训,切实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四)网络研修

• 负责部门: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

• 依托平台:渝中“智慧研训”平台及教师网络研修社区

• 任务要求:在渝中教师研修社区平台中为新入职教师分段分科建立工作坊(或协作组);将区级指导教师、基地学校指导教师和聘任学校指导教师与新入职教师共同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网络研修平台增进指导教师之间、指导教师与学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定期开展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提供自主选学课程,实现教师自主研修、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共同提升的专业发展目标。

八、指导教师

每位新入职教师均配有两个类别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包括:区级学科指导教师(主要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为主,个别学校优秀教师担任),“聘任学校”学科指导教师。

学科指导教师基本职责:

(一)组织新入职教师参加不少于4次区教研活动。

(二)指导新入职教师解读课程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组织新入职教师在教研组作一次专题交流。

(三)指导新入职教师在通读所教班级教材等基础上,能对指定单元作教材分析与教案设计,聘任学校的教研组内说课。

(四)指导新入职教师在聘任学校的教研组内每学期各上一节公开课,上一节区级考核课(同时作为新入职教师的赛课)。

(五)指导新入职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摩4节课,写出观课报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点评1节其他教师的课,写出评课报告。

(六)区级指导教师到聘任学校听新入职教师上课指导不少于4次。聘任学校指导教师听新入职教师上课不少于20节。

指导教师对新入职教师进行学科指导和德育工作指导。指导教师可以身兼教育、教学指导。

由区新入职教师培训项目工作组负责,区教师进修学院培训中心协助,对新入职教师带教制实施过程中的有关工作进行管理、协调、检查、考核。

九、考核要求

培训考核分为新入职教师基本功结业考核、聘任学校考核和区教师进修学院考核。

考核工作由人事科、教师进修学院培训中心和聘任学校共同完成。

考核合格者将获得区教委统一印制的《重庆市渝中区新入职教师培训合格证书》。该证书作为新入职教师资格注册、是否续聘和今后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未获得《重庆市渝中区新入职教师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不得聘请为渝中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

十、培训管理

(一)区教师进修学院制定本区新入职教师培训实施方案,开发区级培训课程。负责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业务指导。

(二)聘任学校:成立以校(园)长为组长的“学校新入职教师培训管理考评小组”,根据新入职教师培训规划与培训计划,统筹安排新入职教师的工作;挖掘校()本优质资源组织新入职教师进行带教培训;委派专人负责新入职教师培训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202581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