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教育系统创新顶层设计推进学校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渝中区教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制度保障
成立渝中区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聘请渝中区德育教研员、渝中区优秀德育校长、一线教师、劳技基地专职教师组成专家组。召开两次专项工作会,认真研讨区域劳动教育实施的学段年段目标、教育内容、课程建设、课时安排、队伍建设、实施路径、教育评价等内容。3月初启动渝中区全面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目前已初步明确学段年段劳动教育目标、实施内容、实施策略、展示形式和评价方式,拟定1+3工作文件。并以渝中区劳动技术教育基地为依托,认真梳理我区已有的课程资源21门,组建课程资源库。
二、明确工作思路,系统设计方案
按照“遵循基本,因地制宜,一体建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逐步构建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载体丰富、常态开展的劳动教育体系。力争用2-3年时间,统筹做好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一是课程安排,采取分散或集中课时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二是课程设置,整合劳技基地和教师进修学院资源,推进劳动课程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鼓励和支持学校积极打造有校园特色的校本劳动教育课程。三是形式创新,通过校内劳动活动和校外劳动实践体验相结合,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打造适合学生特点的中小学校外劳动教育基地。让劳动教育校内纳入“有课程无课时”管理,校外由家长监督落实课时。
自2021年起到2023年,分三个阶段落实年度目标任务,常态推进学校劳动教育。在第一阶段研制出台指导意见和年段指南,细化劳动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式等,加强对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指导和专业支持。第二阶段研制年段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手册和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和发展情况的测评分析。第三阶段实现学生劳动教育成长手册信息化应用,注重对学生劳动素养形成和发展情况的测评分析,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改进评价方式手段。总体上,从今年开始,学校参照年段指南,结合实际,自行建构并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2023年,指导学校形成并呈现多样化、特色化劳动教育成果,总结推广校本劳动教育范式。
下一步,渝中区教委将进一步提高劳动教育工作站位,把劳动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上,作为当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点工作。加强与市教委的沟通联系,继续扎实推进我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力争进入第二批全市示范区和国家级示范区行列。认真做好劳动教育顶层设计,对渝中区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制度进行系统设计,加快组织研制指导意见和年段劳动教育实施指南,确保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