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寒假致全区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来源:区教委 发布时间:2022-01-28 10:29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尊敬的家长朋友:

2021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作出了双减的重大决策部署。2022年寒假转瞬即至,为有效落实双减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共同守护孩子假期的美好时光,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渝中区教育委员会真诚地向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朋友提出如下倡议:

一、合理规划假期。假期是孩子自主成长、蓄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引导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假期计划,尊重子女兴趣爱好,关注孩子内心需求,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不沉迷网络游戏,热爱运动、坚持锻炼,放手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让孩子成为一个爱劳动、能自理、爱生活、会生活的人。

二、注重亲子陪伴。假期是增进亲子感情、亲子陪伴的最佳时机。积极主动与孩子共享亲子时光,让陪伴不缺席、不断电、有温度。结合春节,与孩子一起体验传统节日文化,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样,言传身教、鼓励引导,挖掘孩子的潜力点,让孩子在有爱、民主的家庭氛围中自由成长

三、关注心理健康。浇树要浇根,育人先育心。家长要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为孩子树立榜样,随时关注孩子心理和情绪变化,多关心、常谈心、少说教,理解和包容孩子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和缓解,必要时求助于老师和专业人士,呵护好孩子的心灵,营造平和、温馨、阳光的家庭生活氛围。

四、谨慎校外培训。目前,渝中区学科类机构已清零,已没有合法合规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凡是举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机构或个人,均是无证无照、未经审批的黑机构。此类黑机构或个人培训存在人身安全、培训费安全、培训质量、暴力欺凌、疫情防控等诸多风险隐患,希望学生法定监护人一定要落实法定监护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黑机构或个人培训。对发现的举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黑机构或个人,请积极举报投诉。如学生确实有艺术、科技、棋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需求,建议家长通过“看资质、查收费、验合同”等方式理性选择具有资质、信誉良好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一看资质。渝中区教委已统一制作《渝中区校外培训机构信息公示栏》,要求各机构张贴公示办学许可证、法人登记证、收费备案表、培训合同范本、培训费监管账户信息、收退费办法及流程、授课内容备案信息、行业承诺书等信息。办学许可证应在有效期内,且载明的办学场地、办学范围等许可内容与实际一致,分支机构在办学许可证上也应注明。学员及家长可通过“https://xwpx.eduyun.cn/bmp-web/”(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查询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资质。

二查收费。根据相关政策,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应当明码标价(收退费办法、收费标准公示),开具正规发票,最长交费期限不超过3个月且不超60个课时(包含赠送课时)。对校外培训机构以各种优惠方式诱导家长跨学期、跨学年、公示标准外收费的,以任何名义向培训对象摊派费用、强行集资或者组织培训贷的,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为切实做好收费监管,兜住资金安全底线,渝中区建立校外培训费第三方资金监管平台,即渝中区培训机构管理平台(微信小程序搜索渝培通),所有合法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将分批分类投入使用。在机构未正式使用平台前,请家长暂不要在培训机构预交培训费。如不通过平台缴费,而是私下直接买课付费的,资金安全无法保障。

三验合同。家长应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书面合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渝教民发〔202122号))。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应当按照合同的规定执行;如合同未规定或对合同规定有异议,建议双方协商解决;如不能协商一致,可请主管部门调解;若调解不成,建议采取诉讼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希望广大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理性看待参加校外培训的作用,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减轻孩子校外培训负担和家庭支出负担。尊重子女兴趣爱好,关注孩子内心需求,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努力让学生个性成长、全面发展。

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假期离不开您的关爱,相信孩子们定会在浓浓亲情滋润下度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寒假,并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迎接新学期的到来。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渝中教育一如既往的理解与支持,祝愿您和家人壬寅虎年身体生龙活虎,工作如虎添翼,生活虎虎生威!

根据相关政策,若发现校外培训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违规收费、合同不规范等问题,可向相关部门举报。

教育主管部门举报电话(教育教学):63838133

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电话(收费、广告):12315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202212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