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暑期,重庆市渝中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简称 “渝中区未保中心”)在区民政局、区妇联的悉心指导下,精心策划并开展了 “天使成长” 专享活动。活动以 “音乐作伴・运动为翼” 为核心理念,通过搭建专业、多元的成长平台,为辖区困境儿童送去温暖与关怀,用艺术与运动的力量滋养心灵、点亮梦想,助力他们在阳光下自信成长。
本次“天使成长”活动精准聚焦困境儿童身心发展需求,创新构建“音乐作伴·运动为翼”的赋能模式。中心整合优质社会资源,成立“阳光的翅膀”暑期运动成长营,特邀专业羽毛球教练为怀揣运动梦想的孩子们开启系统训练之门,在每一次精准发球、奋力扣杀中锤炼体魄,更在竞技与合作中悄然播种规则意识与拼搏精神。
与此同时,“艺路童行”渝好欢唱团应运而生,孩子们在专业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合唱的和谐之美,感受箱鼓的节奏力量,拨动尤克里里的明快琴弦,于音符流淌间寻觅情感表达的出口。
音乐与运动,远非简单的技能习得,它们是以独特方式抵达困境儿童心灵深处的滋养力量。研究表明,规律运动能有效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快乐物质,显著提升抗压能力与情绪管理能力;而音乐活动则被公认为疗愈心灵的良方,为难以言说的情感提供安全表达空间。在渝中区未保中心搭建的这片成长沃土上,孩子们的身体被激活,情感被看见,内在潜能被唤醒。
改变,在潜移默化中真实发生。那个曾躲在角落、沉默寡言的小男孩,如今在球场上奔跑如风,眼神里闪动着勇敢的光芒;那个习惯低头、羞于表达的女孩,在合唱团中挺直了脊梁,歌声清亮而自信。羽毛球的精准落点,尤克里里奏响的清澈和弦,都成为他们叩开自我肯定之门的钥匙。
“目睹孩子们在活动中从局促到舒展,从怯懦到敢于尝试,我们真切感受到,这是触及根本的帮扶——我们不仅传授技能,更在重塑心灵,为他们注入面对未来的核心力量:自尊与自信。”一位参与活动的社工动情地说。
渝中区“天使成长”专享计划深刻诠释了精准关爱与长效赋能的价值。在区民政力量与区妇联积极组织携手社会资源的共同托举下,音乐与运动正助力渝中区的困境儿童突破既有环境的桎梏,积蓄向上生长的内驱力。这份以赋能为核心的关爱,在区妇联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了更细致的延伸。
据介绍,多年来,渝中区妇联以困境儿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围绕儿童教育、儿童安全、儿童健康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关爱帮扶工作,其中成立“艺路童行”渝好欢唱团,便是对“天使成长”专项计划中“音乐赋能”的进一步延伸——通过组织辖区困境儿童参加培训互动,经常性、多元化的表演体验和社会实践,让困境儿童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增进交往、提升素质、提高幸福感知力。
正是这样层层递进的关爱和赋能下,让孩子们在挥拍与歌唱中找回声音与力量。据悉,近年来,重庆市渝中区以“儿童友好 渝中更美好”为导向,践行“从一米高度看城市”理念,年投900万元保障困境儿童,建15个关爱阵地,创特色项目,构建“阵地、服务、机制”三位一体模式,推动“六大保护”融合,升级“1+N”未保工作站,其经验2025年入选全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经验。如今,孩子们脚下正铺展坚韧、充满希望的未来——这是渝中未保工作的动人回响,也是“儿童友好 渝中更美好”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