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委副书记李明清率团出席考察第十七届哥伦比亚国际两轮车展,这场跨越太平洋的经贸对话,不仅见证了“重庆智造”的全球影响力,更揭开了重庆市渝中区摩配产业外贸开拓国际市场,探索从“出海”到“蓝海”的崭新篇章。
巡馆现场,渝中区企业佰斯吉贸易的成果数据引人注目:企业连续三年参展,累计实现销售额2178万元,年增长率达5.2%,产品覆盖全球超20个国家,成为渝企创新撬动国际市场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重庆加速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通过政策支持与平台搭建,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依托政策红利与平台赋能,渝中区率先破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渝中区外贸进出口实现30.5亿元,同比增长13.8%,高于全市9.1个百分点。
这得益于渝中区引导外滩摩配市场上演的一场由传统内贸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型的变革实践。这个80%经营主体涉及摩配产品出口的产业集群,也曾面临“三缺困境”:缺出口资质、缺海外渠道、缺国贸经验。
转折发生在今年3月,在渝中区商务委的大力推动下,由佰斯吉贸易牵头,凯尔迅贸易、靖骑摩托车配件、涨沸科技等33家外滩摩配市场企业联合成立重庆市渝中区摩托车配件进出口商会,创下两个“第一”:重庆市第一家专注摩配领域的行业商会和渝中区第一家进出口商会。
目前,商会的成立已带动市场新增外贸企业7家,意向入驻商户十余家,初步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正在加速释放乘数效应。商会计划打造集行政办公、商务洽谈、产品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外滩摩配市场“国际外贸交易区”,将为企业提供“市场预判+政策对接+资源整合+风险防控”全链条服务体系。
商会出海对接国际资源(佰斯吉贸易供图)
“我们团队2月底就出来调研拉美市场了,已经跑了8个国家20多个城市。”商会会长、佰斯吉贸易董事长冯仁发介绍,短期商会将锚定哥伦比亚、墨西哥、巴西等新兴市场及俄罗斯、菲律宾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市场,加强商务考察和经贸对接,由“单打独斗”转向“团体作战”,做大市场份额,催生外贸增量新势能,预计今年商会将带动渝中摩配产业出口增量超上亿元。
根据重庆两路寸滩海关发布数据,今年一季度,渝中区摩托车零配件、摩托车分别实现出口2783.7万元、2374.3万元,分别同比增长60.2%、31.1%。其中,摩托车配件出口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5.7个百分点,折射出该商会带动渝中区汽摩产业向自主品牌出口升级、向多元市场拓展迈进的良好发展趋势。
未来,渝中区将贯彻落实市级指示与部署,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产业协作,推动摩托车、通机等优势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以开放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