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政府:
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立足卫生健康法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健康服务发展,不断夯实法治环境和基础,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加强审批事项动态管理。持续完善行政审批项目库,目前共计卫生健康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6项、农业农村部门行政审批事项6项(动物卫生)纳入项目库管理,并全部在“渝快办”运行,实现“一网办”“一窗办”,所有事项实现全渝通办。
2.精简办事流程。依托“渝快办”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全程网办、川渝通办,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办证服务高效便捷。
3.推进重点专项整治。针对口腔诊疗、医疗废物、非法行医、住宿场所、职业健康等领域,开展医疗机构行业安全、规范民营医院发展、社会办医乱象、无证行医、职业病危害等专项整治行动活动,坚持培训指导、排查整改、行政约谈和查处警示“四位一体”的监管办法,强化主体责任的落实。加大与环保、市场监管、医保等部门联动执法,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开展专项行动回头看,对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和已办结案件,逐项开展现场核查,督促机构加快工作进度,整改完成并销号。推进以案促改,做好执法办案的“后半篇文章”,提高监督执法效益。
(二)严格规范执法监管
1.稳步推进机构改革。结合疾控体系改革,理顺机关职能职责,优化机关三定方案,进一步调整完善科室法治工作职责分工。推进区疾控中心与区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整合重组,完成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定方案,做好人员转隶工作。
2.强化执法监督。国家双随机监督任务完成率100%。继续开展2轮“夜间查房”专项行动,覆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2户次。聚焦重要节日、全国及市(区)两会、中高考等重点时段,聚焦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卫生监督,圆满完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重庆站、重庆“两会”等公共卫生保障任务19次,有力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办理的医师张某利用职务之便牟取不正当利益案件获评2023年度重庆市优秀案例,展现高执法水平和专业能力。智慧卫监监管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系统功能完善,实现重点领域在线监督、执法业务线上办理。
3.加强投诉纠纷管理。组织召开驻区市级医院医疗纠纷处置医务处(科)长座谈会,制定印发季度医疗纠纷投诉工作情况通报,“点面结合”持续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纠纷处置工作。部分积案化解取得进展,实现医疗投诉纠纷“控增量、减存量”目标,未发生严重涉医违法案件。建立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与区人民法院签订医疗纠纷多元化解协作协议。深化平安医院建设,新增市级平安医院5家,区级平安医院2家。
4.做好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开展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以案促改”专项行动,及时完善法制审查,规范投诉答复,提升执法能力,从制度、机制上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
(三)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增强业务培训。邀请市级领导、专家和律师开展10余次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专业能力;积极开展案卷评查,参与多项评选,获重庆市优秀案例。
2.持续推进执法办案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落实“三项制度”,审核重大行政处罚,多途径公示信息,开展办案能手评比选出14名能手。
3.强化法治宣传。利用各单位宣传栏、电子屏、公众号等阵地,通过张贴法治海报、挂图或播放视频,营造“抬头见法、处处有法”的浓厚氛围。利用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生动直观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通过文明执法促进深度普法,通过广泛普法促进规范执法。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宪法宣传周等特殊时段和节点,开展各类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针对性强的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4.开展法治医院建设。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医院建设工作的通知》,推动委属医疗机构分批次建设法治医院,推动公立医院形成法治工作机构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决策规范、风险防范有力、纠纷化解公正、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的法治医院建设新格局。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始终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坚持对法治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
一是切实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坚持领导干部集中学法,全面完成领导干部法治理论学习等线上法治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载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市、区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二是将法治工作成效纳入衡量医疗卫生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对法治重要工作以召开党委会、专题会等形式,动员部署、过程指导,确保落实落细落到位。
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工作规定,行政诉讼案件均在法定时限提供答辩意见和证据材料,法院开庭审理的案件出庭应诉率100%,未出现“不答辩、不举证、不出庭、不履行”等问题。
四是切实规范行政行为。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制审核制度。组织顾问律师事务所对政策措施类文件、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合同、举报投诉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答复等开展法制审核。按照规定程序废止规范性文件2份,修订1份。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投诉举报疑难复杂,部分投诉取证难度大,出现反复投诉或申请复议的情况,调查处理占用过多资源.
二是基层执法人员少、任务重,卫生监督量大面广,部分机构依法经营意识薄弱,执法权限和能力与承担的工作任务和要完成的责任指标不相协调。
三是医疗纠纷处理难度大,较多纠纷寻求非法定解决途径,处理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四、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工作思路
(一)坚持党建引领,着力完善卫生健康法治工作机制
一是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贯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通过委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网络培训、支部学习等方式,推动思想理论深入人心。
二是健全法规政策体系。坚持重要行政行为法治审查,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发挥基层立法点作用,及时以基层声音促法治完善。
三是增强法治工作力量。有效发挥公职律师、法律顾问作用,推动公立医院开展法治科室建设,形成卫生健康系统遵纪守法、依法执业的良好氛围。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卫健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持续推进“川渝通办”“全渝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内部办理程序规定。
二是加强医疗领域监督管理。强化信用监管,落实医护人员信用管理,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的行为。
三是突出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卫监蓝盾”专项行动和“你点名、我监督”执法活动。加强部门联动,严厉打击无证行医、非法医美、职业健康等违法行为。以“蓝盾行动”为牵引,按照国家、市级部署并结合实际,紧盯群众“急难愁盼”以及社会热点、监管难点和发展堵点,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深入开展专项行动。针对重点问题、特殊时期和潜在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监督,切实提高执法监督成效,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规范监管流程。以“双随机”检查为牵引,推进日常监督全覆盖,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标市区两级目标任务,全面梳理分析工作情况及原因,明确工作和责任清单,强化落实、打表推进。高标准完成国家和市级随机监督抽查任务,确保监督完成率、任务完成率、任务完结率达100%。做好检查对象与执法检查人员“双随机”匹配,高质量完成监督检查。同时强化日常监督,实现卫生监督领域全覆盖,推动生产经营和执业行为进一步规范。
(三)坚持问题导向,着力防范化解卫生健康行业安全风险
一是抓好医疗纠纷调解处置。与区人民法院通过联席会议、联合调研,就渝中区医疗纠纷调处机制共建、重大医疗纠纷隐患排查和预警、医疗领域普法等方面实现共享联动,充分发挥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作用,府院联动共同深化推进医疗纠纷多元化解。加强医疗美容机构医疗纠纷处置工作监督管理。
二是紧盯关键风险点。继续强化监测分析,利用约谈通报机制,督促医疗机构落实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针对风险较高的手术管理、病历书写等重点环节,加强手术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病历书写,加大监督巡查力度和执法检查强度,充分利用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等,坚决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聚焦生物实验室安全、医疗废物处置、学校、游泳池、生活饮用水等重点领域,及时清除隐患,确保不发生行业系统性安全风险。
三是主动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前端预防处置工作。加大力度防范医疗纠纷转化为行政争议,降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风险,降低行政诉讼应诉败诉率和行政复议纠错率。
(四)加强法治建设,着力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开展学习大培训、技能大练兵,评比优秀案卷、办案能手,开展行政执法“三级查案”“三基三严”考试,探索建立医美、放射等实训基地,发挥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在法制审核中的作用,将重大行政许可、投诉举报回复等纳入法制审核。加强案件管理,动态建立行政处罚、投诉举报清单化台账,全链条预警法定时限,提高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专业能力。
(五)强化数智赋能,加快激活“智慧卫监”数据潜能
发挥数智、非现场监督优势。正式使用“智慧卫监”信息化监管平台,建立在线非现场监督与线下现场监督衔接机制,加强监测监控数据分析应用,及时处置预警信息,实现线上线下监督一体化,为监督执法增智赋能。
中共重庆市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会
重庆市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