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谢东参加新华网支付便利化专题访谈表示:大力实施“1+5+X”支付提升工程 实现消费场景全覆盖

来源:重庆渝中 发布时间:2024-07-31 14:04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近来,重庆在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方面,正铆足干劲齐发力!

近日,渝中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谢东在接受新华网“新闻圆桌”——重庆畅行 支付不见“外”专题访谈时表示,渝中大力实施“1+5+X”支付提升工程,实现消费场景全覆盖。

6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重庆市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实施方案》,从七个方面提出18项主要任务。目前,渝中在开展优化支付服务方面,有哪些工作举措和成效?

谢东:渝中区大力实施“1+5+X”支付提升工程,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思路,不断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

渝中作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是重庆母城厚重历史、灿烂文化的核心承载者,也是中新合作、自贸试验、中央商务区的产业功能叠加地,还是世界各国企业和外籍人士来渝投资和商旅出行的第一站、首选地。常年接待访客超8000万人次,社零总额稳居全市第一,消费热度居全国中心城区前列。

在重庆市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行动中,渝中被列为全重庆首个支付便利化示范区。围绕外籍来渝人员差旅、学习、工作、生活等消费需求,大力实施“1+5+X”支付提升工程,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思路,推动全区可受理外卡商户总数达6668户,外卡交易额实现两倍增长,银行ATM机全部实现可外卡取现,发放现金零钱包超过2万个,实现“食、住、行、游、购、娱、医、学”等消费场景全覆盖。

“2024不夜重庆生活节”正式启动,将吸引国内外消费者共同感受火热的重庆。围绕商务消费领域,在保障外籍来渝人员等群体便捷消费方面,渝中开展了哪些工作?

谢东:渝中区始终坚持“中高端、国际范、特色化”的方向,倾力打造全球高品质消费“引力场”。

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渝中区先后打造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一带一路”经贸文化交流中心等特色国别馆,推出世贸大厦“天台131”、黄桷树空中花园等特色消费场景,集聚古驰概念店、寇蕊之家全国旗舰店等国际知名品牌386个、NIKE RISE 1200西南首店、MUJI首家城市大型店等高能级首店首牌458家。

目前,全国首条国际友城美食街开街,汇集国际友城美食餐厅12家。大都会东方广场引进米其林餐厅香港富豪酒家、历家菜西南首店,西南首家万豪Moxy酒店启幕,均可为境外游客提供丰富多元的国际消费供给。

同时,渝中区率先试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解放碑西部首条离境退税示范街区建设持续深化,集聚重百大楼、商社电器等24家离境退税商店,约占重庆市三分之一,环球购物中心入选全市首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试点商店。“即买即退”不仅便于二次消费,还进一步推动境外游客购物体验度和获得感双提升,让境外游客在渝中“能消费、愿消费、乐消费”。

渝中区支付便利化示范区的建设情况怎么样?

谢东:支付便利化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以来,渝中区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思路,打造多个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全域支付便利化示范区打造。

与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一同印发《支付便利化示范区实施方案》。为推动实施方案的落地见效,打造体现国际化特征、具有重庆影响力、彰显渝中辨识度的示范区,同时,实施“1+5+X”支付提升工程:“1”指“一站式服务”,“5”指“境外银行卡受理、现金支付、移动支付、账户服务、数字人民币五大支付服务体系”,“X”指“X项精品活动”。

渝中区还联合蚂蚁集团、中国银联重点开展POS机升级、“外包内用”“外卡内绑”等合作;在“重庆国际友城美食街”开街活动中,让国际友人“尝鲜”移动支付的便捷;解放碑中央商务区联动成都春熙路,共建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目前,全区银行网点、游客服务中心已建成42个“支付便利化服务示范点”,重点商户可受理外卡有约1000家,全部400台ATM机可支持外卡取现,移动支付商户覆盖率100%。今年上半年,全区外卡交易2.5万笔,金额超过5300万元。

在重庆持续加快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提升支付便利性方面,渝中未来还有哪些政策和措施的空间?

谢东:渝中区将进一步打造具有渝中辨识度、重庆影响力和辐射中西部的支付便利化示范区,让各国访客在区内找到宾至如归的感觉和体验。

全域推广,让外籍人士“开心stay”。总结提炼解放碑、鹅岭贰厂、重庆天地等重点商圈的经验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标志性案例,辐射商区、园区、街区、社区、校区,推动全区大小商户实现便利化支付,分批次打造5—8个示范商圈和街区。

场景升级,让外籍人士“轻松pay”。聚焦山城巷、十八梯、“两江游”、世贸大厦“天台131”、罗汉寺妙街等“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费场景,丰富外籍来华人员支付手段,体验渝中城市消费“松弛感”。同时,推广使用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探索通过IC卡、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形式完成交通出行、消费娱乐无障碍支付,刷出速度、刷出高度。

流量汇聚,让外籍人士“乐享play”。联动重庆市14家驻渝领事机构,开展外籍人士沉浸式支付体验、快闪活动等;策划打造特色亮点品牌,加大“Alipay+跨境支付”便利化标识和使用指南的全域铺设,探索“简、繁、英”三语服务台试点,开展“锦绣渝中·支付无忧”消费补贴活动、渝中特色跨境旅游“出海”推广,推动外籍来华人员数量、跨境消费金额持续增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