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最强洪峰过重庆 洪崖洞被淹”!去年7月13日22时56分,一网民在微信视频号发布的短视频引发网上热议。当时正值洪峰过境重庆,洪崖洞民俗风貌区又在全市乃至全国颇具“知名度”。该视频一经发出,迅速引起网民广泛关注,网络评论量极高。
监测到该信息后,区委网信办迅速联动区交通运输委等多个部门和属地街道实地核查,通过多渠道求证,查明该视频系2020年8月洪灾情况,且2024年7月12日洪峰过境,渝中最高水位低于警戒水位,并未发生洪崖洞民俗风貌区被淹情况,从而锁定该视频发布内容系谣言,通过网络举报,该视频被删除。
视频虽被删除,但舆论仍在发酵!区委网信办快速搭建“辟谣矩阵”精准“狙击”网络谣言——“重庆渝中”APP发布辟谣报道《洪崖洞被淹?假的!》,“网信渝中”微信公众号同步转发,并向“重庆辟谣”微信公众号推送。该信息获“重庆辟谣”微信公众号采用,以《【重庆辟谣】网传“40年最强洪峰过重庆,洪崖洞被淹”不实》为题发布辟谣报道,通过“重庆辟谣”矩阵推送,得到中央网信办“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微信公众号采用并全网推送,相关图文、视频信息分别登上今日头条、抖音热搜榜第一位。
“辟谣矩阵”发布的辟谣信息热度迅速上升,全网阅读量超2000万+,社会反响正面热烈,网民纷纷点赞,表示“辟谣及时”“严惩造谣者”“不信谣、不传谣”,自觉做到依法上网、文明上网。
此次事件是渝中区强化网络谣言治理的缩影,而及时响应、快速反应、迅速打击网络谣言这一套“组合拳”,也再次检验了渝中形成合力创新工作机制、整合资源壮大宣传阵地、贴近民众开展精准辟谣、曝光典型强力引导舆论、强化普法畅通举报渠道的“五位一体”网络谣言治理成效。
在形成合力创新工作机制中,区委网信办制定《全区网络辟谣联动机制》,以全市“网络谣言闭环处置”多跨事件试点为契机,统筹34个区级部门、37个参与单位,建立全区网络辟谣联动机制,健全完善监测、发现、辟谣、处置全流程工作规范,形成横向协同、纵向联动、全区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在整合资源壮大宣传阵地中,区委网信办依托“重庆渝中”APP、“网信渝中”微信公众号、重庆购物狂网站等属地重点网站平台,规范转载“重庆辟谣”“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等官方账号辟谣报道、网络谣言科普文章,及时开展自主辟谣宣传。区委网信办联合石油路街道、重庆医科大学开展“重庆辟谣”进社区、进高校活动,区委宣传部联合石油路街道打造的“文明有范儿-文明上网”示范治理空间定期开展文明上网宣传活动,不断提升群众识谣、辨谣、防谣的能力,积极倡导依法上网、文明上网、安全上网,增强群众网络素养。
在贴近民众开展精准辟谣中,区委网信办依托线上线下“双网格”联动化解风险机制,发动网格员及时发现报送事关民生问题的网络谣言线索,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核查,及时研判,通过“进圈入群”广泛传播辟谣信息,实现精准引导,有效遏制网络谣言扩散。
在曝光典型强力引导舆论中,区委网信办针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网络谣言,第一时间联动、第一时间核查处置、第一时间发布涉区敏感网络谣言的辟谣报道,及时澄清事实,说明真相。
在强化普法畅通举报渠道中,区委网信办在“网信渝中”微信公众号开设“网络普法”“网信‘法’言”栏目,引导属地网站平台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引导网民自觉遵守互联网法律法规,自觉规范网络行为。同时,在渝中新闻网、重庆购物狂网站、“网信渝中”微信公众号等网站平台设置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渠道,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广泛收集工作线索,鼓励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
作为重庆母城、都市极核、品质半岛、首善之区,渝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涉区网络谣言时有发生,通过网络传播扩散,社会影响恶劣。区委网信办也将持续不断加强网络谣言治理,有效遏制各类网络谣言的传播,引导网民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秩序观和安全观,增强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和对网络违法及不良信息的辨别力、抵制力,增强网络文明意识,争做网络文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