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延展线上政务服务深度。按照市级统一部署,完善“渝快办”平台移动端“亮证”“扫码”功能,推动居民身份证、社保卡、营业执照等一批高频电子证照在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社保、卫生、公安、住建、民政等领域的应用,创新推出一批具体应用场景,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占比不低于90%,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占比不低于80%。升级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开发智能客服系统,将线下人工、电话答疑向线上转移,推动线上智能客服与人工客服融合发展。
2、加快推进“通办类”事项覆盖面。“跨区县通办”方面,深化第一批、第二批“跨区县通办”事项办理深度,落实第三批“跨区县通办”事项及高频政务服务事项,2021年12月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认、无差别协同办理。“跨省通办”方面,加快推动第二批“川渝通办”事项落地见效,今年10月底前实现同一事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同标准受理、无差别办理、行政审批结果互认。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年内实现“跨省通办”,力争将国家要求在2021年以后实现的8项“跨省通办”事项提前在今年内实现。
3、同步市级提升“渝快办”平台服务效能。大力拓展电子政务外网覆盖范围,推动非涉密业务专网与电子政务外网对接整合,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提高全程网办事项运行速度。配合市级优化“渝快办”平台技术架构,规范系统对接标准。同步市级推动部门政务服务业务系统与“渝快办”平台融合,提升全程网办事项运行速度,持续提高可全程网办事项比例。开展常态化巡查,建立问题快速发现、反馈、响应机制,及时分析原因、快速解决问题,大幅度提升运行速度和效率。协同市级开展“渝快办”平台使用体验评估,围绕企业群众和工作人员的现实需求完善相关功能,大幅度提升界面友好度。
4、完善线下实体服务体系。对照全市加强三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的统一部署,制定出台《渝中区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将各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政务服务职能纳入建设范畴,规范部门自建大厅管理,打造更加规范、高效、便捷的三级政务服务中心。下沉自助服务终端至各街道、社区、商圈、党群服务中心、邮政等服务网点,进一步延伸服务半径。
【文件依据】渝中府办〔2021〕16号 《渝中区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