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中如何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来源:区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2-09-06 15:22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1、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作用,逐步扩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参与联合抽查检查的覆盖面,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统筹制定渝中区年度联合抽查计划。加快建立完善“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2、加强信用监管。贯彻执行《重庆市深入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方案》,运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开展信用分级分类差异化监管。加强重点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商贸流通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共享机制,健全电子商务企业信用管理,完善中介服务机构的信用记录,制定广告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加快推进重庆企业信用码试点工作,完善平台功能,力争年底前全区推广使用企业信用码的市场主体不低于2000户。开展信用修复,对符合修复条件的,及时终止相关失信信息共享公开。强化政务诚信建设,全面清理有关部门、事业单位拖欠市场主体账款、不兑现政策、未履行承诺等情况,持续开展涉政府机构失信被执行人专项治理。

3、强化“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推动行业监管事项应上尽上、动态管理。加强监管数据归集整合,实时汇聚司法判决、违法失信、抽查抽检等重点监管领域数据,同步接入社会咨询投诉、互联网等第三方信息。强化对监管数据的分析和运用,依托监管平台实现风险预警、线索推送等功能。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规范“互联网+监管”平台使用,推动实现行业监管事项清单梳理完成率、监管信息归集率、投诉举报处理率、协同监管响应率100%。

4、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健全行政执法决定信息公开发布、撤销和更新机制,进一步明确行政执法决定公示的范围、内容、时限等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执法单位执法记录仪实现配备全覆盖,规范文字、录像记录归档保存,有效规范执法程序。督促指导各执法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并综合考虑执法类别、执法层级、涉案金额等因素,完善本单位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细化重大执法事项标准。

5、探索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执行市级文件要求,探索开展触发式监管、“无事不扰”“无举报不实地核查”等监管创新。根据市级安排部署,完善“免罚清单”制度,对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违规经营性行为实施清单管理,符合条件的可免予行政处罚。根据市级建立的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对采取非强制手段能够达到行政管理目的的,不得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确需实施行政强制的,应当限定在所必需的范围内,尽可能减少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

注:(1)“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互联网+监管:是将互联网和监管部门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加大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增强企业信心和竞争力的“放管服”改革重大任务。

【文件依据】渝中府办〔2021〕16号 《渝中区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