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知识产权服务。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抓好知识产权奖励及资助资金发放工作。充分发挥渝中区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开展知识产权领域矛盾纠纷调解,加强诉调对接,及时高效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依托市知识产权局相关数据库,为科技工作者免费提供相关知识产权数据接口服务,优先享受专利文献资源服务。利用线上、线下培训的方式加强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
2、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和运用效益。组织办好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周、品牌日等活动,提升市场主体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快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实现知识产权强企,推行知识产权管理“贯标”。探索推动各类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衍生品创新,常态化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活动,引导专利商标混合质押,加大对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开展质押融资、信用贷款的支持力度。通过开展知识产权“蓝天”专项整治行动,将专利代理机构和专利代理师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严厉打击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不以使用为目的的商标恶意注册行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3、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理念,落实“三审合一”改革试点,探索符合知识产权规律的诉讼规则,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保护,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行动,严厉查处假冒专利、商标侵权、专利侵权、地理标志侵权等违法行为,持续做好驰名商标保护工作。成立区知识产权保护联络室,从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行业自律、公民诚信等环节,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引导企业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培训,推荐企业进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名录。在加强侵权纠纷调处保护协作上下功夫,加大对侵权假冒知名品牌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共同整治商标、商号“傍名牌”等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建立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机制。
注:(1)“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2)“三审合一”改革试点:是指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统一集中审理的审判机制,其做法是将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刑事和行政案件全部集中到知识产权审判庭统一审理。
【文件依据】渝中府办〔2021〕16号 《渝中区2021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