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关于区十八届人大六次会议第BH16号建议的复函

来源:区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1-10-20 11:58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贺玲、王人庆、余青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减少垃圾入江的建议》(渝中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代表建议第BH16号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各位代表提出的加大沿江各企业单位《长江保护法》宣传教育的建议,区住建委高度重视并组织开展工作:一是立即组织沿江建筑工地各建设、施工、监理企业项目负责人进行《长江保护法》的宣传教育,同时要求各单位应及时组织施工现场所有作业人员对《长江保护法》进行再学习再落实,严禁在长江流域范围内倾倒、填埋、堆放、弃置、处理建筑垃圾及相关废物;二是强化日常巡查检查,针对发现的施工现场扬尘控制措施不落实、渣土的覆盖及堆码不到位等施工问题,下发工程质量安全问题整改通知书8份,责令整改通知书3份,立案查处扬尘控制不到位违法行为1件;三是结合文明城区建设工作,拆除、重建破损围挡800余米,整治围挡不规范、施工大门破损、密目网损坏、建筑材料清理不彻底等各类问题100余条。区生态环境局进一步强化了对沿江施工单位的日常监管,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开展检查,现场对施工人员开展《长江保护法》宣,要求施工单位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加强洒水抑尘,做好施工场地管理,避免物料垃圾滚落入河。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施工废水和固体废物处置,严禁乱丢乱排。

二、针对各位代表提出的主管部门应与施工主体单位签订《保护两江责任书》以及要求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方可开工,开工前应该有环评,如环境保护不达标应扣除保证金的建议,一是严格环评审批,区生态环境局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工作。对于沿江建设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报告表文件的,在评价文件及批准书中明确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做好施工管理,落实扬尘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固体废物管理,防止废物入江污染水体;二是明确管理要求,区住建委在项目开工前向施工现场各责任单位下发了《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工作计划》,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区住建委、区生态环境局依法强化对沿江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对未落实相关污染防治措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通知》(国办发﹝201649号)文件建筑企业除依法依规设立的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外,其他保证金一律取消的相关要求,区住建委不得向建筑企业收取其他保证金。

三、针对各位代表提出的在景区路段设置提示标语,播放小喇叭,提醒游客及行人讲文明,勿乱丢垃圾的建议,区文旅委将严格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国家标准、相关细则以及《渝中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评价细则(试行)》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管理,强化景区环保、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指导景区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在人流集中点科学布置灭烟筒,优化各区域垃圾桶摆放点位;督促景区管理公司对景区内商家开展环保、垃圾分类宣传,提升商家环保生态意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营造健康舒适的旅游环境。

四、针对各位代表提出的沿江路段新增灭烟装置,增加垃圾桶建议,截至2021831日,区城管局在洪崖洞景区沿江增设了12个立柱式烟灰缸,根据实际人流量测算调整了果皮箱设置,安排保洁人员加强该区域灭烟装置和果皮箱的日常保洁,及时收运果皮箱中的垃圾,确保果皮箱周边洁净、无冒装、无满溢。

五、针对各位代表提出的定期开展开放日等环保主题活动,向社会各界公开两江游船及沿江餐饮排污处理情况,不定期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的建议,按照市交通局等5个部门《关于印发重庆市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渝交发〔20207号)文件要求,我区14座经营性客运码头和码头自有趸船均已按要求安装了垃圾、生活污水储存装置,由重庆市洁江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长净环保有限公司、重庆市水域环境有限公司3家单位负责接收、转运和处置,实现了船舶垃圾、污水零入江。 港区轮渡船、两江游船和三峡游轮的污染物由航运企业委托有资质公司进行集中收运处置,并严格执行电子联单制度,做到所有污染物处置过程可追溯,有效保障了两江水环境安全。区生态环境局定期组织开展环保设施开放日等各类环保主题活动,普及船舶、码头污水、垃圾处置情况等环保知识,宣传绿色环保理念,广泛收集相关意见建议,积极引导公众关心参与环境保护。

此复函已经刘晓江局长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答复情况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人大》网站:http://www.ccpc.cq.cn/,依程序登录议案建议模块,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

2021102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