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兵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分级就诊分流就诊压力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当前阶段新冠疫情防控形势
2022年12月2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44号),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公布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等具体措施,我区按照方案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完善应对准备,调整防控措施,统一规则、分类指导、防范风险,目前疫情防控平稳转段、防控措施平稳过渡,平稳有序地实施“乙类乙管”。在高效统筹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增强社会信心,全面恢复人气商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我区在新冠疫情过渡期的实施情况
(一)发热门诊(诊室)有序运行。设置发热门诊(诊室)32家,其中二级及以上医院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共有诊室44间、观察床位83张,最大就诊负荷量1.12万人次。22家二级及以上医院普通床位9270张,设置相对独立区域收治阳性患者,打破专科限制,动态调度床位,满足阳性患者就医需求。
(二)重症患者就医平衡。渝中区作为全国社区及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监测哨点区,我区积极建立机制、畅通渠道,构建分级分类诊疗体系,确保居民群众就医。一是加强资源配置。在市级医院ICU救治床位的基础上,挖掘区属三级、二级医院潜力,布局建设综合ICU、可转化ICU、缓冲病房监护床位95张,装备主动脉反博泵、支气管镜等医疗设备,做好重症救治能力的充足准备。二是优化转诊机制。注重关口前移,充分发挥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个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守门人作用,建立重点人群服务台账,分级管理“红、黄、绿”风险人群12.75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红色)20946人,占比16.4%、次重点人群(黄色)41812人,占比32.8%、一般人群(绿色)64754人,占比50.8%,分类提供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协助转诊等服务。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1-2家三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市级专家通过坐诊、巡诊、会诊等方式提供技术支撑,每个中心还分片联系29家养老院,对有重症因素患者提高识别能力,及时转诊到三级医院救治。
(三)药品供应积极保障。针对初期连花清瘟、布洛芬等药物供应紧张、一度断货,群众买药困难的情况,市区联动提高药品保供能力。一是争取市级调配一批。12月15日以来,积极争取市级保供药品,共计收到乙酰氨基酚片等7批次解热镇痛药物3.04万盒。二是区级主动抢购一批。每天动态关注辖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库存及使用情况,督促多渠道采购药品,库存总体较充足,4种解热镇痛药库存量在3个月以上,3种止咳药、4种中成药库存量在1个月以上。从使用情况看,解热镇痛药、口服中成药日均使用300—400盒,止咳药日均使用30—40盒,用量平稳并呈下降趋势,基本满足医疗机构配药用药需要。三是药房药店投放一批。加大区内278家药店药品供应保障,动员辖区内和平药房、桐君阁药房、鑫斛药房等大型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加强药品储备和投放,在库周转天数解热镇痛药达6天以上,口服中成药平均6-18天、止咳药2天,抗原检测试剂盒2天、N95口罩5天。12月9日至23日,和平药房渝中区门店防疫药品类投放数量5.8万盒,让群众购药便利可及。四是线上线下送药一批。用好互联网医院,利用辖区8家互联网医院优势,提供网上诊疗、线下送药,日均服务群众610人次。依托大数据网购平台,发挥美团、饿了么等药品电商优势,各大药房均可实现线上买药送药。积极推广开展“邻里互助、余药共享”活动,依托邻里互助群、业主群等多种渠道,将多余的药品分享给急需的邻居和朋友。同时,持续开展中医药免费送药上门,依托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向辖区群众赠送抗疫中药、防治中成药、退烧药61万余份(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做好应对第二波新冠疫情各项准备,着力防重症、强能力、控风险、促发展,强化新冠救治能力建设,持续填平补齐医疗机构重症床位、发热门诊、设备设施。持续加强院感防控,落实常态化院感巡查。
此复函已经潘传波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办理答复情况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人大》网站:http://www.ccpc.cq.cn/,依程序登录议案建议模块,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