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区人大十九届五次会议DH310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来源: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4-05-24 10:47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渝中教202463

尊敬的赵雪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推进落实双减政策力度的建议》DH310号)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渝中教育的关心与支持,的建议推进双减政策走深走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与管理的建议

注重学生能力思维考察,改善学生评价生态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语境下,渝中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改善学生评价生态,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助推学校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举措与关键路径。2022年起,渝中区开始承接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试点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 客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3年,渝中区将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成长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形成数据驱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

优化统筹协调保障机制,常态规范校外培训

健全完善校外培训监管部门联席会议、联合查处、报告通报、督查督办制度,协同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形成教育、文旅、体育、科技、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各街道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治理格局。实行非工作时间执法值班制度和执法人员灵活考勤制度,8小时工作时间以外、周末节假日均安排值守和巡查,确保接诉即办,时时可查。发挥校外培训督导机制作用,划定8个督导责任片区、包干到人,从培训内容、人员资质、办学条件等方面全面督导检查机构,规范机构培训行为。双减以来,开展联合执法312次,累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培训49起,处罚金116.4万元,其中区教委完成行政处罚31件,共处罚款41.67万元,纳入经营异常名录410余户,公布8黑名单

二、关于落实减负要求的建议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制度,加强作业规划统筹,健全完善学校作业统管机制和教研评估制度,科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作业分析诊断。印发《渝中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等12个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形成一个目标,多种设计的作业管理模式。研制《渝中区大单元精品作业设计实施方案》开展区域精品作业设计评选优秀原创作业设计活动6,形成不同年段学段的精品作业扩大优质作业资源覆盖面。目前,作业设计和布置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多样化、选择性、综合性、进阶式的作业设计有效路径,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切实减轻,学生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发展综合素质。

三、关于丰富课余生活的建议

优化课后服务课程,减少校外培训需求

坚持自主自愿、公益普惠、提质增效、因校制宜的原则,不断完善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和措施。启动区域课后服务课程开发教研指导,逐步形成菜单化”“学科+综合+自主等多种课后服务模式,立足促进学生更加生动主动全面发展,推进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建设,拓宽课后服务新场域,努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确保学生回归校园吃得到、吃得好、吃得饱,让家长省心,切实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以及精神和经济负担。

开发在线学习平台,丰富学生学习渠道

依托渝中智慧教育平台,共享教育集团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启动基础教育+互联网工程区教师进修学院、区科教中心借助国家教育课平台开展精品课程建设,每年评选100个义务教育阶段科学课程优秀作业设计,建设100节以上市区级科学学科精品课程、80节以上实验教学精品课程,进一步优化丰富渝中智慧教育平台中的科学类课程数字资源。支持中小学充分利用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围绕科技与人文、材料与工具、设计与制作、探究与体验、工程与技术等模块,开设实践体验、科学实验、学习探究、STEM等课程,加强科学教育校本课程建设,拓展科学类课程资源。

四、关于加强政策宣传的建议。

扩大宣传面,加强社会认知

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渝中区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加强对双减政策宣传解读。区教委开设专题专栏,及时宣传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开展普法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积极宣传双减政策,主动展示渝中校外培训治理好做法、好经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理性看待校外培训作用。联合重庆报业集团和重庆广电集团,在重庆电视台及渝中区域内的地铁、公交、商圈、小区电梯投放《学生参与校外培训温馨提醒》公益广告,线下进入79个社区进行宣传,受众人次超100万人次制作校外培训安全提醒五不要’”宣传海报500份,科学引导学生和家长根据自身年龄和身体情况加强风险意识,避免培训伤害。

家校社协同,消除减负疑虑

双减政策的实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渝中区以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为依托,实践探索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长主体、社会支持的协同育人新样态,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渝中样板。依据《渝中区中小学家校社共育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方案》,联动开发社会实践课程100余节,实现家校社育人全覆盖。鼓励家长走进校园,畅通家校之间的沟通渠道,明晰家校育人责任,使协同育人机制落在实处,为迷茫中的家长们提供新的行动模式,走出育人模式的转型困境和应对多元化的教育焦虑。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复函已经肖方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数字人大网站:https://fggs.cqrd.gov.cn/adminh5/digital,依程序登录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20245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