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重点支持亿元规模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渝中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
2023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11.3%,在全市经济报表数字经济板块中居A档。107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收153.2亿元、增长8.3%,其中56家规上软信企业实现营收70.7亿元、增长21.3%,发挥了数字经济压舱石作用。一年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系统构建发展新体系
优化产业体系。系统谋划软信产业“1146”重点方向,提级发展工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2个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数字内容、工业设计、区块链、信创4个特色优势产业,加速抢占人工智能、智慧能源、元宇宙、数据服务、卫星互联网、金融科技6个高成长性未来产业赛道,聚力打造千亿级软信产业集群。升级政策体系。优化完善软信科创“双十”政策,加大优质企业落户、龙头企业壮大等扶持力度,补齐软信人才就业、应用场景建设等政策奖励盲区,全方位立体化支持产业发展。完善工作体系。分赛道建立招商引资工作专班,一对一匹配服务企业专员,建立覆盖企业对接、落地、成长、壮大全链条服务体系,确保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二)梯度培育企业新雁阵
集约资源推动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加快“启明星”“北斗星”软件企业培育,强化政策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新增市级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5家、“北斗星”“启明星”“满天星”软件企业培育对象19家、国家鼓励的软件企业2家。贴心服务助力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精心选种育种、护苗优苗,新增“小升规”企业16家,新认定科技型企业258家、创新型中小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87家、“专精特新”企业30家。精准对接加速招商项目落实落地。围绕全区软信产业链关键薄弱环节,积极开展上门招商、中介招商、生态招商,落地视联动力、航天宏图、汇智能源等重大项目37个,壮大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全面激发人才新活力
链接供需引才。对接校企资源,赴西南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开展渝中区“满天星”专场招聘会,355家参会企业提供岗位5811个,达成就业意向1860人。组织字节跳动等重点企业走进重师、重邮,聚焦人工智能大模型产教研合作、赛事合作和项目实践深度对接。深化合作育才。联动市人社局共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举办“巴渝工匠杯”“渝创渝新”“母城工匠杯”等专业技能竞赛,提升人才实操运用水平。与西南大学、重师、重邮三所市内重点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优化服务留才。出台“青创十条”,用好“黄金十二条”,兑现软信人才安家补贴、工作补贴。投用1440套青年人才公寓,软信人才入住占比超60%。开通软信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靠前服务职称申报500余人次。
(四)优化打造产业新生态
拓展承载空间。坚持“国资引领、社会参与”,新收储存量楼宇20.7万平方米、去化10.6万平方米。授牌IBM区块链创新空间等7个区级楼宇产业园,总部城A区4号楼入选“满天星”示范楼宇培育对象。深化产融对接。建成数字经济“产科金”综合服务平台,开展“金桥行动”等产融对接活动30余场,帮助软信企业获得融资授信6236万元。强化应用牵引。征集发布4批次、93个应用场景,总投资超1.3亿元。动态征集优秀软件产品79个,培育市级优秀软件产品30个。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总结评估排名全国第一。营造发展氛围。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58场,全媒体聚焦软信“五名”发布宣传报道447余篇。
二、相关建议回复
(一)关于“首次突破规模奖励”的建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渝府办〔2022〕21号),助推渝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区经信委牵头出台了《重庆市渝中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试行)》,已于2024年3月31日正式印发生效。为鼓励存量企业持续壮大业务、扩大利润,该政策提出对当年新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企业,达到规模以上标准的,经认定后可给予一次性3万元奖励。同时,《渝中区支持存量企业持续发展措施(试行)》也提出根据企业的区级经济发展贡献给予一定比例扶持。
(二)关于“项目产业扶持资金”的建议
渝中区高度重视一流营商环境的打造。一是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效。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落实“亲妈式”服务工作要求,积极落实解决企业反馈的问题和诉求,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质效。二是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项目。支持诚智鹏、华工智研院等重点企业成功揭榜“面向机械制造行业产品精度设计及仿真优化软件开发”等市级项目4个。动态征集优秀软件产品79个,培育中国电信制造云等市级优秀软件产品30个。三是做好政策扶持。区经信委全力帮助辖区企业争取每年的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领域重点专项资金,助力企业发展壮大,2021-2023年共计兑现专项资金4920万元。四是出台扶持政策。《重庆市渝中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十条政策(试行)》提出对承接国家、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第一承担单位,分别按照实际到账并使用国拨经费、市级资金的20%给予配套。以上资助,单个国家级项目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单个市级项目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三)关于“技术设备采购定额补贴”的建议
渝中区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是推动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企业有计划、持续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每年全力帮助企业积极争取市级企业研发准备金补助资金。对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且申报研发费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研发费用存量不高于3%、增量不高于10%的比例给予区级补助。二是动员辖区市场主体积极申报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重庆市首版次软件产品,切实提升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重大技术装备供给能力和市场认可度。2023年,推动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节能环保电弧炉”等4个产品获认定重庆市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庆不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医药企业数字化营销转型诊断平台”等7个产品获认定重庆市首版次软件产品。三是支持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我区鼓励相关单位及个人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对获得高价值发明专利、国外发明专利、驰名商标、马德里商标的权利人等给予奖励或补助,具体参照渝中区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相关政策。
(四)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服务”的建议
全区按照“征集一批、开发一批、拓展一批”原则及“边界清晰、业主明确、资金落实”要求,加快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2022年7月—2023年6月年度完成应用场景开放6批146个、总投资金额超2亿元,吸引一大批企业争先揭榜,招引培育48家。一是推进智慧政用集约化。开放政务信息化项目应用场景114个,包含渝中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智慧化监管、智慧图书馆、智慧课堂应用系统等项目,涵盖行业监管、城市管理、教育民生等领域,金额超1.1亿元。二是推动智能商用高效化。国有企业带头参与应用场景开放,中广电“云网智慧电梯平台”、渝中城投公司智慧交通项目、渝中城市更新公司智慧社区项目、重庆渝建公司解放碑地下智慧停车项目等智慧化项目、渝商发公司“赋能实体跨境电商新零售综合服务平台”运行良好。三是推广智享民用便利化。建成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围绕13个领域开放应用场景28个,免费向公众提供基础服务和技术支撑,惠及企业群众500万人次以上。坚持以“数字+”为群众生活添彩,开放居民一键报警求助系统等多项解民忧、暖民心的应用场景,建成智慧景区8个、智慧医院6家、智慧校园10所、智慧社区22个,智能交通设施覆盖率90%,“区块链智能就业平台”、光大养老帮帮链“区块链+社区养老”等一批先期产品市场反响良好。
(五)关于“区领导牵头成立专班”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区服务企业工作进一步巩固深化提高,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全区每年定期出台重点企业走访联系服务的相关通知,依托区级领导、产业部门、管委会(街道)三级走访联系服务机制,实现总部(重点)企业及规上企业走访服务全覆盖。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快速高效解决企业诉求,进一步提升办事便利度、服务满意度、发展获得感,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创业者、从业者干事创业热情和发展信心。
此答复函已经刘建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数字人大网站:https://fggs.cqrd.gov.cn/adminh5/digital,依程序登录“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代表议案建议功能模块,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4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