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做好AI等新兴产业补位生态,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DH315号)收悉。经与区委组织部、区科技局、区产业发展促进局、区大数据局、数字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相关建议回复
(一)关于“切实抓好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的建议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载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渝中正提速建设新兴产业集群。一是做好规划引导。坚持与时俱进,动态把握新兴产业发展态势,编制算力经济、软信领域重点新兴产业、科创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聚焦人工智能算力技术创新应用、算法研究、数据资源供给等重点方向,支持企业围绕重点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提升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二是出台政策支持。出台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鼓励辖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给予研发补助。支持企业建设先进算力基础设施等算力供给要素,根据其就业贡献、营收规模、投资规模等综合评定后,给予一定支持。
(二)关于“吸引高端人才集聚”的建议
人才是第一资源,打破人才瓶颈,完善人才引入和培育,打造聚才“洼地”和用才“高地”,是渝中区时刻关注的头号大事。一是迭代优化人才政策。从“高精尖缺”“经济适用”两方面入手,制定“黄金十二条”“青创十条”等人才政策,筹建人才公寓2000余套,对高层次人才、青年创业者等人群通过购房补贴、科研资助、创业孵化等方式给予补助。积极推进渝中区青年人才安家补贴、博士后资助、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等申报兑现工作,2024年向10个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兑现一次性补贴55万元,发放“鸿雁计划”奖补资金共计228.5万元。二是迭代引才育才工作体系。聚焦“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连续三年发布《渝中区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收集发布岗位1800余个、紧缺人才需求4400余名。举办“春风行动”“百日千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各类引才活动64场次、吸引25.63万余人参加。累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6个(其中国家级1个、市级3个、区级2个),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19个(其中国家级5个,市级首席2个,市级8个,区级4个)。各级博士后工作站、市级专家服务基地、市级首席专家工作室等累计达37个。三是迭代人才服务体系。持续发挥渝中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作用,推进“渝才荟”一体化服务平台上线应用,健全服务专员制度,为高层次人才精准提供双创孵化、法律金融等47项服务,累计服务3700余人次。不断丰富人才活动载体,2024年举办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高峰论坛等活动172场。
(三)关于“强化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的建议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渝中区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激发科技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一是积极培育AI领域创新平台。鼓励区内AI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研发中心和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鼓励有条件的AI企业组建面向行业共性基础技术开发的创新中心,设立特色化专业化的科研机构,探索创新“研究院+产业园”模式创办混合所有制产业技术研究院。二是强化AI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支持AI企业申报市级、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开展新技术、新产品规模化应用示范。三是发挥产业投资基金牵引作用。由区财政局、区产业发展集团联合出资50亿元组建产业投资母基金,聚焦全区“4311”现代产业体系展开投资。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推进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的规模,为企业的研发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关于“加强产业配套建设”的建议
渝中区正在加速完善AI产业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一是加快夯实数字基底。积极推动“疆算入渝”,已经引入视联动力、华智未来、中电算力等产业链公司,推动西部算电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打造西部算力调度平台赋能产业,积极争创重庆市算力示范产业园。坚持“应编尽编、应归尽归”,归集数据3752类、27.86亿条,数据治理动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安装部署47个视联网点位,归集32.5万项物联感知设备。二是加快推动AI能力摸底。深入挖掘区级特色能力组件,近期新增5类组件上架IRS平台,探索形成桥隧形变监测、燃气泄漏感知、“大客流”识别等31类感知能力,形成AI赋能“一本账”。三是加快打造AI产业生态。编制《渝中区促进专业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力争三年内,新增会计师事务所3家,转制特殊普通合伙事务所1家,培育本土具有证券资格事务所1家;新增律师事务所10家,引进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律师事务所各1家。加强专业服务机构的培育和发展,鼓励其为AI产业提供数据隐私保护、知识产权归属、算法合规等方面的法律咨询和审计服务。
(五)关于“拓展智慧城市应用场景”的建议
渝中区抢抓机遇,结合区域优势,谋划应用场景,推动AI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推动应用贯通实战。积极推动AI大模型、智能体在高层消防、数字管线、燃气管网、路桥隧监测、网约房管理、人员密集场所等全区重点场景上的应用,初步建设和运用AI智能小助手,发挥自动识别预警、预案智能推荐等作用。二是有序发布应用场景。2024年应用场景7批次87个、总投资额约7.8亿元,发布企业供给能力2批次,吸引中兴数智、绿盟集团、民生数智科技等65家企业争先揭榜。应用场景开放获“满天星”行动计划第二评价期全市第一,形成“场景为核、企业聚链”产业生态。三是打造AI赋能场景示范标杆。通过“渝中消防”综合场景,接入消防通道摄像头、消控室监控、消火栓水压监测及燃气泄漏等1.1万余个感知资源,结合AI算法分析,精确识别火灾发生、生命通道占用、消控室脱岗等事件。建立“渝中消防综合场景处置群”,依托AI智能小助手将感知预警识别、接警推送的火灾事件第一时间在群里通报,全时全域感知、接受和处置消防事件。
(六)关于“主动出击学习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的建议
一是强化招商考察。分赛道建立招商专班,充分用好招商图谱,2024年,各招商责任单位外出招商考察共计50余次,加快招引落地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推动优质项目落地渝中,引进视联动力、壹永科技等重大项目23个。二是提升意识能力。邀请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专家为干部做“人工智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引领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提高科技应用能力。三是持续深化园区改革。对照上海浦东新区、杭州、苏州、成都等先行区改革经验,结合“数字渝中”建设升级契机,依托deepseek等先进AI技术支持,提升业务调整、智慧园区建设、楼宇企业管控服务等事项工作能级。
二、下一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1146”重点领域,积极抢抓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市场机遇,深度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一)着力激发企业活力。支持企业研发创新、业务拓展,加快培育一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壮大科技创新企业规模。用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通过实地走访、线上交流等方式收集软件企业发展困难和问题,汇集各级各类资源帮助企业纾难解困。
(二)着力推动人才引育。坚持“招商引人、场景增人、助企聚人”工作思路,动态收集人工智能企业人才需求,通过开展专场招聘会和“双选会”等,强化产才供需对接。大力建设人工智能人才队伍,探索建立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认定标准,支持企业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积极搭建人工智能人才交流平台,持续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三)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帮助企业全力争取上级各类政策、资金支持,做好政策宣贯、申报及兑现工作,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强化市场主导,结合垂直行业需求开发应用场景,积极为人工智能企业与垂直行业的企业、机构、专家搭建合作平台。定期发布一批本地应用场景清单和人工智能企业能力清单,以场景开放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带动更多项目落地渝中。
此答复函已经刘建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数字人大网站:https://fggs.cqrd.gov.cn/adminh5/digital,依程序登录“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议案建议场景,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附件:承诺事项列表
重庆市渝中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25年5月27日
附件
承诺事项列表
序号 |
承诺事项具体内容 (分项列出) |
承诺落实时间 |
责任单位 |
经办人 |
1 |
出台渝中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
2025年10月 |
区经济信息委 |
段瑶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