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在新影村探索社区医康养消费互助上门服务试点的建议》(DH229号)已收悉。经与区委社工部、区民政局、区卫健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社区老人健康志愿者工作队的建议
一是区卫健委指导石油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5个家庭医生团队,目前正依托“3+1+1+N”模式(全科医生、护士、公卫医师+市级专家+社区干事+多学科补充),联合红岭医院、仁品耳鼻喉医院、重医附一院等医疗机构,吸纳其专家、医护人员加入家庭医生团队,常态化参与新影村社区健康服务,为“一老一小”、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提供免费体检、科普讲座、慢病随访等健康管理服务。
二是街道积极协调区委社工部,做好与区卫健委、红岭医院、仁品耳鼻喉医院等部门和机构的对接,通过协调会、现场调研走访等方式开展调查摸底和协调沟通,协助构建“医疗+康养+服务”资源清单,为试点提供基础支撑。同时深化党员自主认领志愿服务岗位责任制,以党员骨干为带动,积极组织医疗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居民骨干构成的“医康养服务志愿队”,发挥其特长,通过入户、义诊、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二、关于推行小区互助康养服务点的建议
一是石油路街道已牵头邀请第三方康养机构重庆中粹合友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到新影村社区开展康养服务专项调研。重点围绕老年人年龄结构、健康状况、康养服务需求等数据,以及小区闲置房产位置、面积、适改条件等基础信息进行调研。下一步,街道将持续协调第三方机构,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社区康养服务项目的落地实施。
二是区民政局紧扣“大社区养老”新格局,围绕区域环境、人文历史、群众需求等特点,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盘活存量资产,全力推进“家门口”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小型化、嵌入式养老机构布点34家;引导重点建设“一体式”“嵌入式”“协作式”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设施上注重强化79个街道、社区两级养老服务中心(站)错位化发展、多元化供给,创新推行“中心带站”联网运营,提供日托、全托、助餐、上门服务等各类“一站集成”专业化养老服务。深入推进11个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围绕满足老年人在居住环境、社会参与、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需求,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5大类15项普惠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工作机制,依托养老服务阵地资源,组建十分钟快速响应服务供给群,通过定期上门入户、电话视频、远程监测等方式,年均开展探访关爱服务8.2万人次,及时防范化解老年人居家生活风险,把服务做到老年人心坎上。针对新影村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将与街道一同积极寻找合适房源,打造小区互助康养服务点。
三是区委社工部联合新影村社区对闲置房产进行摸底,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台账,结合“社区综合体”“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打造等,科学合理增加医康养元素,具备医疗、养老、康复条件的,主动指导和配合街道打造互助康养服务点,为辖区老人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
三、关于推行邻里互助上门服务的建议
一是石油路街道积极对接第三方专业培训机构重庆中粹合友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建立社区志愿者技能培训合作机制。同时鼓励社区志愿者参加该机构开展的康复、理疗、推拿、按摩等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多渠道向有需求的老年人宣传志愿服务项目,畅通服务预约渠道,推动供需精准对接。
二是积极协调联动区卫健委,结合区域医养结合联盟建设经验,家庭医生团队与辖区内养老机构签约率达100%,在社区试点“嵌入式”医养服务。2024年,为辖区38名高龄、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健康监测、康复护理等多元化服务,开展中医理疗、康复训练等特色项目服务1800余人次。
四、关于推行消费积分补贴机制的建议
一是石油路街道依托“春晖暖”社区基金,常态化开展辖区困难老年人帮扶工作。具体包括:通过基金购买专业康养服务及适老产品,委托社会组织提供居家上门照护;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向困难老人发放慰问物资,切实提升老年群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二是积极对接区民政局,全面落实户籍高龄老人普惠、困难老人帮扶补助政策,对80周岁以上老年人按照600-6000元/年的标准给予长寿补贴,对60周岁以上低保困难老年人,按照年龄段及身体情况,按照60-260元/月的标准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老年人可用该补贴在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老年食堂购买服务。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石油路街道办事处
2025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