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喻才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建好用好“数字管线”应用的建议》(DH123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经与区政府办、区住建委、区城管局及区经信委共同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加强组织保障,提高管线矢量数据质量
一是建立工作专班,夯实组织保障基础。成立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召集人,各类管线行业主管部门分管区领导为副召集人的“数字管线”应用基本能力建设攻坚专班,建立“1个专班+10个工作组”的工作机制,细化责任分工,明确任务清单,倒排时序推进工作。二是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提升数据质量。分别聘请燃气、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照明、广播电视、交通信号8类管线等11名行业专家组成技术团队,依据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数据标准,做好各行业城市数字管线数据归集、治理及审核工作,层层把关数据质量;目前燃气、供水、排水、照明、通信、交通信号、广播电视7类管线数据实现全量归集,归集管网2557km,矢量化率100%。三是积极推动基础数据数字化落图。持续基于IRS一体化平台申请各类管线脱敏数据,其中,脱敏燃气管网、排水管网数据已实现数字化落图;积极与市级保持技术对接,推动“政务数字管线”渝中驾驶舱实现渝中区三维实景和孪生地图叠加,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域数字孪生工作。
二、积极对接风险点位,推动感知资源“应接尽接”
一是推动各管线领域感知资源“应接尽接”。在燃气管线方面,目前已完成275个设备接入并在线预警;在供水管线方面,已接入2万个水表感知资源,完成临江路、沧白路、渝州路等路面扫描10余公里;在排水管线方面,已完成4个水质监测站、12个医废污水监测设备、30个排江口监测设备、273个排水管网气体监测设备及实时接入;在照明管线方面,已接入150个井盖状态、20个路面水位及401个灯杆倾斜等感知监测设备。二是确定感知设备预警规则;首批与燃气、供水、排水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感知设备预警规则沟通,确定燃气泄漏、排江口水质、路面塌陷、污水水质4类感知设备预警阈值,为后期形成预警事件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实现感知设备与风险点位紧密关联。基于IRS一体化平台申请各风险点位感知监测设备,实现风险点与感知设备的关联,当风险点位区域感知设备预警时,结合专业人员研判后形成预警事件,基于三级中心跨部门流转,最终形成事件闭环。
三、承接贯通应用,加快实现“实战实效”
一是积极承接市级应用部署。积极承接市级“数字管线”应用“管线挖损智防”多跨事件,构建“发现-分派-处置-销号”的管线问题处置流程,完成市区街三级贯通,流转处置事件47个。二是谋划渝中区“数字管线”场景建设。初步完成“燃气泄漏处置”“排江口水质监测”“医废污水监管”3个具有渝中辨识度的应用场景事件配置,试点流转事件4条;积极推动“路面塌陷”应用场景工作,构建路面塌陷提前预警和处置方案,目前已初步发现2处较大隐患,正在协同区城管局开展路面隐患点修复工作。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协同区经信委、区住建委、区城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及区治理中心,推动管网管线持续数字化落图,场景事件综合集成,实现重要数据实时监测,风险点位动态感知,预警事件闭环处置,持续推进“数字管线”应用实战实效。
此答复函已经渝中区大数据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或者通过重庆数字人大网站:https://fggs.cqrd.gov.cn/adminh5/digital,依程序登录“人大代表全渝通”应用议案建议场景,填写对建议办理工作的评价),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渝中区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
2025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