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关于渝中区政协第十四届第五次会议第240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区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0-07-19 15:52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民盟区委:

您好!感谢贵委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贵委在区政协第十四届第次会议期间提出的《积极落实碳达峰行动 推动渝中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40号)收悉。现将相关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我区推动碳达峰行动有关情况

(一)加强规划引领方面

《重庆市渝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渝中府发〔202129号)已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累计)”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内容;同时,区政府办公室印发《渝中区“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目标任务及重点任务分解表》,将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推动能源节约和能效提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等节能降碳重点任务分解至各责任部门,推动碳减排责任落地落实。

(二)推动产业节能和绿色发展方面

一是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精心编制渝中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统筹谋划一批生态环保重大项目和创新性举措,推动全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全力建设全市率先碳达峰示范区。二是围绕“绿色、低碳、智慧”三原则,按照网络化、数字化、融合化、平台化要求,积极推进解放碑—朝天门绿色低碳示范街区创建,致力打造全市绿色低碳示范标杆项目。三是以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为试点应用场景,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制定全市首个绿色低碳示范街区管理指引,并开展示范建设工作,为全市绿色化转型发展积极“试水”探路。

(三)推动绿色交通发展方面

一是加快轨道交通网络建设。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多层级、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至2035年,建成轨道线路12条,含现状1236号线,在建5910185A)号线,预控2627283条轨道快线和轨道12号线,长度共计66.59公里,线网密度2.87公里/平方公里,站点500米覆盖率约73%(覆盖面积约13平方公里),站点800米覆盖率100%二是打造山城步道慢行系统。提速推进“一带六横十六纵”山城步道建设,为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更多选择。三是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严格落实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区内现有巡游新能源出租车辆86辆,新能源网约4296、占网约车总量的35.7%鼓励区属物流企业加大新能源货运车辆比例,截至目前,区交通运输管理所已分十批次注销超标排放营运柴油车500余辆。四是加快充电设施建设。2020年辖区新增充电桩179个,累计建成充电桩1651个。制定《关于加快渝中区电动汽车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新建建筑充电设施、现有停车场充电设施、公用快充设施建设,计划到2021年,全区累计建成公用快充桩超过3602022年,全区建成公用快充桩超过400公用快充桩单枪功率不低于60千瓦,提升公共场所充电服务能力。五是加快绿色港口建设。辖区14个码头岸电设施已实现全覆盖”“全投运

(四)深入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方面

一是新建建筑全面绿色化连续多年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100%2020年以来实施二星级绿色建筑项目2建筑面积约7.6万平方米监督绿色建筑工程30总建筑面积约267万平方米30栋绿色建筑进行了能效测评通过率达100%二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推进2020年共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项目4个,改造面积约53万平方米,改造后可实现20%以上节能降耗目标。三是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将工程质量验收、检测监管智能化应用、建材质量监管子系统、监理报告系统和BIM应用等纳入“智慧工地”建设2020年,成功创建一级“智慧工地”9个、二级“智慧工地”5个。四是积极推进先进建造工艺技术严格执行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支持辖区各工程项目论证使用建造新工艺新技术以技术进步支撑装配式建筑、绿色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发展。同时,加强政策保障和技术支撑要求施工现场采用全预制玻璃幕墙、外框钢梁+组合楼板全预制、钢管混凝土外框柱全预制、轻钢龙骨隔墙、高精砌块隔墙、预制钢楼梯吊装等工业化施工工艺,彻底消除了传统现场施工工艺带来的施工程序繁琐、成型质量不佳、对周边环境影响大等缺点。

(五)完善制度政策方面

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抓手,有力推动全区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在全市率先制定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为支持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注重平台支撑。与新加坡淡马锡集团合作,共建中新合作绿色金融中心;区政府与人行重庆营管部签订了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聚力推动解放碑—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提档升级。三是注重金融支持。推动重庆轨道交通集团发行全国首笔清洁交通类碳中和债20亿元,促成平安银行重庆分行牵头主承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30亿元绿色超短期融资券(碳中和债)。四是注重发展扶持。出台绿色金融改革与发展扶持办法,每季度开展企业绿色融资需求全覆盖摸底排查,举办对接活动40余场。全区绿色信贷余额630.32亿元,累计发行绿色债券135亿元,分别占全市20.4%45.5%,均列全市第一。

(六)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方面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承办全市·环境日主题活动,建成全市首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并对外开放,精心耕耘渝中生态环境官方微信、微博主阵地,在《渝中报》设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宣传专栏,制作投放环保宣传片、公益广告等,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宣传阵势,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引导公众践行低碳生活。二是大力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行动。制定了《渝中区创建节约型机关实施方案》,拟用三年时间指导全区74个党政机关成功创建节约型机关,创建率达100%2020指导全区23个党政机关创建为市级节约型机关,31单位积极争创市级节约型单位指导求精中学、巴蜀中学积极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综合节能改造;完成综合办公大楼平台16盏太阳能路灯改造;区文图大厦荣获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称号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高标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渝中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规划编制。编制20192020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基本摸清碳排放底数,以此为基础制定渝中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渝中区应对气候变化“十四五”规划和重点项目表,为碳达峰工作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二是壮大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以全力打造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引领,推动渝中绿色低碳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三是推行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结合老旧社区改造和老旧街区更新,对存量建筑实施节能改造。四是打造绿色低碳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引领,推广应用新能源车,加快建成“一带六横十六纵”山城步道慢行系统。五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落实国家《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大力推进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商场等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加强宣传引导,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让低碳文明意识融入“千家万户”。六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加快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以绿色金融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七是加强政策、资金支持,鼓励辖区环保企业深化绿色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新模式在渝中落地实施。

此复函已经我局局长刘晓江审签。如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与我局联系,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

202071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