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教函〔2024〕67号
尊敬的谢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早自习的建议》提案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取消早自习制度”的建议
渝中区严格执行《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通知》,明确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特殊情况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提前开门、妥善安置。要求学校合理安排寄宿制学生就寝时间,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保障小学、初中学生睡眠时间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
二、关于“优化课堂教学”的建议
渝中区出台了《重庆市渝中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指导学校以管理标准为依据,管理和评价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各环节。认真落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通知》,树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观,完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形成学校教学管理特色。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每个年级每学期必须严格按照课程教材内容实施教学,不得提前结束新课,不得提前教学下学期新课,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近年来,区教师进修学院引领义务教育学校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学科、全学段、全方位打造“共生课堂”,累计开展专项活动720余次,参与教师上万人次,实现了课堂教学育人观、课程观和学生观的根本转变,推动了渝中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的“减负提质”,促进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新发展。
三、关于“加强课后辅导”的建议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推行课后服务“5+2”管理模式,健全完善“作业辅导(1)+社团课程(N)”“菜单化”“学科+综合+自主”等多种课后服务模式。课后服务以作业辅导为主,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个别辅导等,力争在校基本完成书面作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丰富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加强课后服务教研指导,深度开发有特色的课后服务课程,拓宽课后服务“新场域”,统筹引入科技等5类校外优质资源,开展主题活动50余项。全区课后服务参与率达98.45%,实现提供服务、满足需求两个100%。“重庆第三十中学统筹配置资源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被教育部评为课后服务典型案例。
四、关于“推广素质教育”的建议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语境下,渝中区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改善学生评价生态,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助推学校“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举措与关键路径。自2022年起,渝中区开始承接“教育部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试点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完善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 客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3年,渝中区将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成长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形成数据驱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
诚如您所言,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加强课后辅导和推广素质教育等措施,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下一步,渝中区将认真采纳您的建议,持续推进课堂育人方式的改革创新,遵循教育发展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着力建设和丰富课程资源,推动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此答复已经肖方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或登陆区县政协委员履职平台http://qx.cqzx.gov.cn/#/login?path=%2Fdashboard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202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