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 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第135号提案的 复函

来源:区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2024-05-27 10:11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陈雷委员:

提出的《关于开发渝中区特色生态文化精品的建议》(第135号)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整合生态文化资源

渝中作为重庆的母城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母城文化等人文精神,是一个人文底蕴厚重的城市,孕育了重庆的。渝中区高度重视生态文化资源,以“母城”文化为引领,打造具有渝中特色的生态文化品牌。近年来,渝中区推动各景区景点厚植绿色低碳理念,引导游客积极参与废物源头减量行动鼓励商家开展“绿色”经营,倡导不使用一次性碗筷、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推行电子发票、厨余垃圾集中回收等措施,最大力度加强资源化利用,洪崖洞、鹅岭公园分别被评为“无废景区”、“无废公园”,戴家巷步道被评为2021年“重庆最美生态打卡地”,聚焦新兴人文业态,吸引游客走入饱含烟火气的山城老街,打造坐着轨道2号线去旅行“用脚步丈量人文渝中”、“特色街巷游”、“渝中五日游”等生态人文路线。

二、做好生态文化教育

一是组织科普教育。联合辖区环保公益组织进社区、进机关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志愿宣讲10余场,进学校开展自然环保科普课堂10余场,中小学校将生态文明纳入课程安排,每周开展生态环保主题教育党校处干班、科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均将生态文明思想纳入课程安排,提升干部生态文明素养。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利用“六五环境日”等各类环保节点,结合美丽渝中宣传契机,采用“线上+线下”多样化形式开展生态环保宣传,在线上方面,我局设有渝中生态环境微信公众号、微博,以日更形式向群众科普生态环境相关知识。结合各环保节点,广泛开展多样化线上活动,如线上知识竞赛、说出低碳小妙招等,与群众形成良好互动,营造寓教于乐的良好氛围。在线下方面,我局广泛组织辖区机关干部、社区居民、学生代表等社会各界开展环保“六进”活动,2023年累计开展40余场环保教育和实践活动。三是征集手工作品。2023我局面向中小学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主题征集手工作品,累计征集100余份。

三、加强生态文化产品研发

一是制作环保宣传品。每年结合六五环境日等环保节点,制作一批生态文化宣传品,包含原创帆布袋、笔记本、书签等。二是打造原创人物形象。我局于2021年打造的重庆市首个“无废城市”宣传教育基地——黄沙溪无废宣传教育基地中设计了原创卡通人物无废宝宝无废宝宝通过视频形式向参观对象介绍无废城市理念,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三是创作环保主题歌曲。近期,我局拟与有关音乐公司合作,制作一首美丽渝中主题歌曲,让生态文明理念以音乐的形式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区严格按照各项环保法律法规,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区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安全。市对区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五年蝉联“优秀”。同时,我区利用“两江四岸”治理提升项目,打造珊瑚公园滨江亲水步道和绿色生态廊道,融合山城特色水、山、灯、影、人等因素,打造国际一流滨水空间,成为游客、市民休闲打卡新地标践行美丽重庆建设的生动实践。后续还将结合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城市更新等工程打造更多生态文化遗产。

五、注重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

我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参与市区宣传工作培训,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牵头做好辖区生态环境宣传工作,积极与市区各部门交流合作,不断提升辖区生态环保宣传工作水平

下一步,我局将联合区文旅委等相关单位,进一步挖掘渝中生态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加强区域间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开发更多具有渝中特色的生态产品。

此复函已经刘晓江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

202452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