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碑CBD管委会:
现将《关于强化解放碑—朝天门片区极核引领功能的建议》(第208号)的协办意见送上,供你们答复提案者时参考:
一是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绿色家园。编制渝中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构建“一廊、两江、多节点、多脉络”全域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提质“两江四岸”建设,基本建成115公里“一带六横十六纵”步行系统,东水门—黄沙溪8.8公里滨水步道全市率先贯通,珊瑚公园治理提升入选全市第一批美丽重庆建设典型案例。强化长江、嘉陵江水污染治理,统筹推进45个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类整治,累计整治37个,完成率82.2%。精细化排查全域790公里排水管网,累计新建、改造城市污水管网24.95公里,逐步解决污水溢流问题。有序推进戴家巷崖壁“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城市绿地建设和自然资源修复,实施“坡坎崖”治理、街头绿地提质、山城花境打造等绿化项目30余个,增绿补绿6万平方米,修复消落区生态171万平方米。
二是强化“双碳”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制定印发全区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及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强“双碳”工作顶层设计。编制温室气体清单,我区万元GDP能耗、水耗绩效名列全市前茅,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持续保持全国“最优”序列。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严禁“两高一低”项目落户渝中,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七成。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全区绿色贷款余额、绿色债券余额、绿色银行数量全市占比分别达20%、30%、40%。成功申报首批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为中心城区唯二入选。辖区2022年环保产业收入307.6亿元,居全市第一、同比增加6.2%。深化“无废城市”建设,高标准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试点打造成全市首个“无废医院”,每年减少生活垃圾约500吨,回收可回收垃圾7.6吨,探索建立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疗废物安全转移处置率达100%。深化拓展学校、景区、机关、商场等9类无废细胞创建57个,其中12个成功评选市级细胞,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倡导绿色生活。结合六五环境日在解放碑集中展示渝中绿色发展、“无废城市”建设及绿色快递特色亮点。开展环保宣传“十进”等系列宣传活动,全方位、多手段宣传倡导绿色生活。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多部门对辖区79个社区开展生态文明宣讲,组织46所中小学校开展“无废城市”专题讲座和无废城市绘画、手抄报、手工艺作品征集活动,实现社区、学校宣传全覆盖。扎实推动垃圾分类,目前全区300余个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已纳入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覆盖范围,11个街道79个社区在“分类设施、宣传氛围、长效管理”等三个方面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分类收运体系覆盖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4%。
重庆市渝中区生态环境局
202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