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岭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第155号)收悉。经与区法院、区信访办、区公安分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司法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创新新时代“枫桥经验”,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工作,加强与区法院、区公安、区信访、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住建委等相关单位的协作联动,从深入基层网格、促进行业调解、推动全流程调解等方面全面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推动建设符合城市治理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工作格局。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切实推进人民调解,诉调对接提升解纷成效
2019年,在区委、区委政法委领导下,区司法局与区法院协作,设立 “渝中区诉调对接·速裁中心”,由19个行业调委会派员入驻法院,加强诉调对接工作。共同推动出台《渝中区诉调对接·速裁中心人民调解员管理考核办法》,通过规范和丰富岗前、年度培训,做深做实专题培训和打造全区调解培训基地,建立调解培训体系,全面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依托物业纠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纠纷等专项“诉源治理月”,“线上+线下”开设调解小课堂10余场,为全区人民调解员、社区法律顾问等1000余人次开展了主题讲座,提升调解员化解纠纷能力。召开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专题培训会,提升渝中区各街道调委会、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诉调对接能力。
(二)做深做实行政调解,能动司法完善解纷体系
推动市场监管、教育、医疗、劳动争议、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成立行政调解组织,开展行政调解工作,基本实现重点行政调解领域全覆盖。依托渝中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平台成立“政和工作室”,与检察院、法院三方联动,致力于实现行政争议引导、登记、协调、流转、化解一站式服务。此外,渝中法院还与渝中区市场监管局共同签署《关于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司法确认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起行政调解程序与司法确认程序“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完成全市首例商标侵权行政调解协议在线司法确认,入选全国商标行政保护十大案例和全市调解典型案例。
(三)充分挖掘辅助潜能,借力专业扩大解纷力量
积极探索“调解+心理疏导”,指导区妇联挂牌“渝中区家事调处中心”,组建“法官+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的家事调解团队,开展纠纷化解、心理测评、教育指导等工作。在区家事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将心理疏导引入到婚姻、家事、邻里纠纷等调解领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参与疏导纠纷当事人393人次,通过心理疏导干预,成功化解案件256件。
二、下一步工作方向
将在区委、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探索建立渝中区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做优做实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配齐配强调解资源,积极引入专业力量,集约化、实体化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全面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
(一)推进平台建设。以渝中区社会治理中心为依托,推进建立渝中区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充分发挥调解中心“指挥部”“分流阀”“联络站”的作用。一方面,设置规范的场所,集受理接待、协同指挥、分流转办、调处化解、跟踪督办、评估反馈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功能合理、运转高效。另一方面,实现联动的效果,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指挥调度中枢,积极邀请更多行业性、专业性的人民调解组织入驻,深化与法院、公安、信访、环保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强化诉调、警调、访调等联动机制,推动构建新时代大调解格局,形成社会治理合力。
(二)加强行政调解。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行政调解办法(试行)》《重庆市司法局关于印发行政调解组织建设行政调解文书体系工作指引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行政调解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开展工作培训,建立健全联系指导工作机制,组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及时有效化解与行政管理有关的争议纠纷。依托区行政争议化解中心,借助渝中法院自主研发运行的“云端小马智慧诉讼服务平台”,增加“政和工作室”模块,开通当事人预约行政调解“快车道”。当事人完整上传行政争议事项后,探索通过“政和工作室”模块自动链接公安、信访、环保、卫生和计量等区级行政主管部门,并根据行政纠纷的具体性质勾选行政调解的参与方,一键提交行政调解申请。对经审核确定可以开展行政调解工作的行政调解申请,及时组织相关参与方开展行政调解,以“多方联动+协同治理”形式促进行政争议及时化解,推动行政调解落到实处。
(三)完善多元调解。全面参与“心程”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心理疏导服务和危机干预机制,发挥好调解员、心理咨询师的作用,在隐患排查、纠纷调解、应急处置等环节,根据调委会申请,对重点人员进行个案疏导,对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人群特别是生活压力较大的中青年群体,以及性格偏执人员,针对性加强帮扶救助、心理疏导,有效防止极端案事件发生。联合渝中法院“经纬讲习”平台,开设调解员专题培训课堂,有针对性组织开展物业纠纷调解小课堂、劳动争议调解小课堂等指导人民调解,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人民调解员培训审理规则和调解方法。深化“代表委员联络站”建设,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调解、征求意见、普法宣传,充分发挥代表委员履职服务站、社情民意直通车、为民办实事窗口功能。
此复函已经刘吉彦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司法局
2024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