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105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区人力社保局 发布时间:2025-07-01 15:59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陈莉委员:

您在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构建渝中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体系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经与区委社工部、区住建委、区应急局、区医保局、区法院、区总工会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明确新就业形态的定义和范畴的办理意见

人社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和劳动报酬权益保障指引》中明确指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主要指线上接受互联网平台发布的配送、出行、运输、家政服务等工作任务,按照平台要求提供平台网约服务,通过劳动获取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区人力社保局按照人社部等8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和市人力社保局等11部门《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实施意见》要求,印发了《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今年4月,积极配合区人大开展调研,多渠道征求行业平台、从业人员等意见建议,召开交流会1次,查看场所4处。同时,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明确不同用工情形下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1062人;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

二、关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办理意见

区人力社保局积极实施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采用向中标商保机构投保购买职业伤害保障保险的方式,委托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将曹操出行、美团等7家平台企业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优化经办流程,通过智慧人社一体化平台、微信工作群、咨询热线、保险机构网搭建工作响应网格畅通咨询渠道,重大伤亡案件要求商保公司24小时内到达现场调查,对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权利义务明确的职业伤害确认申请快速作出结论。20221月试点以来,区人力社保局接收处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确认申请322件,作出伤害确认250件,支付待遇562.38万元。区医保局加大医保参保宣传力度,在医保办事大厅、税务大厅、街道社保所张贴海报10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针对未及时参保缴费的职工医保个体人员和居民参保人员,通过短信平台对其发送缴费提醒。

三、关于强化就业平台建设与监管的办理意见

区人力社保局对注册地在渝中区的平台企业进行行政指导,要求美团等5家平台企业完善制度、规则和合同、协议。针对网约车行业总体饱和的情况,指导企业合理规划司机招募规模,在招募环节如实介绍行业情况和收入情况,避免因虚假广告引发后续纠纷。会同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对平台企业及其合作用工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时间、加班工资支付等情况进行摸排、整顿,及时处理涉及新就业形态违法违规用工问题线索,依法查处违法问题,督促整改违规行为,开展新就业形态领域风险排查专项行动2次。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调解工作,由人社、法院、工会、司法等部门建立调解+引导的新就业形态矛盾纠纷联调联处机制,建立多跨协同、多元共治的一站式多元调处中心,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体化解。统一裁审标准,提高案件处理质效,47件新就业相关劳动纠纷进入调解、仲裁及诉讼渠道,得到妥善解决。区应急管理局指导各行业主管部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将足额资金投入、开展安全生产培训、配备安全防护用品等纳入日常工作重要内容,每月至少开展1次安全知识、应急管理等培训,组织安全生产考试117场,7920人次参加考试。

四、关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办理意见

区人力社保局围绕新就业需求排摸、新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新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和创业指导服务等核心功能,指导渝中区现代服务业零工驿站、9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匹配、能力提升等服务。2023年至2024年,渝中区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等招聘活动154场,邀请新晟野(重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徕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4887家,发布岗位信息8.28万条。其中,提供新媒体运营、快递配送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岗位823个。同时,强化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与电商平台合作培养直播电商人才,为网约车驾驶员提供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培训,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提供算法模型训练课程,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8个班次,培训学员2028人。鼓励辖区有能力的培训机构开设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短视频制作与直播带货技巧,组织了渝中区第二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技能竞赛

五、关于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延伸的办理意见

区委社工部、区住建委、区人力社保局、区总工会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坚持需求导向,着力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一是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骑手驿站以及线上平台等多元载体,为新就业群体打通学习渠道。定期为新就业群体输送理论知识、政策解读以及宣传教育内容,积极引导优秀人才向党组织靠拢。二是定期深入开展新就业群体需求调研,推出暖四季礼包以及暖项目清单,免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义诊体检、教育托管、婚恋交友等共计24项贴心服务。三是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定期协调医疗机构为新就业群体开展爱心义诊、健康体检以及心理咨询等服务。四是继续对我区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按照应保尽保原则解决群众基本住房需求;在一点四区周边打造保障性租赁住房试点示范项目;加快建立渝中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轮候库,探索公租房租改售等多种形式,积极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在渝中落地,全面构建渝中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六、关于推动改革创新举措的办理意见

区委社工部小切口改革为切入点,全力推动创新突破,持续完善新就业群体关爱服务体系。一是整合新就业群体服务信息,精心绘制集成13类服务项目以及3条热线电话的新就业群体暖地图。二是充分挖掘存量资源,着力打造系列友好场景,建成59六有标准暖驿站。三是引入惠源家等社区合伙人,采用公益+市场+低偿的运营模式,确保暖阵地实现可持续运营。区总工会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放在重要位置,形成区总工会牵头抓总、行业部门全力配合、街道社区全面兜底的纵横交织网络格局。通过政企合力全面摸底、统筹推进全域联建、政治引领凝心铸魂,建立区域型党组织1个、工会组织14个,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467人。同时,在全市率先成立渝中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联合会。

下一步,区人力社保局将继续按照人社部和市人力社保局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用工指导,加强风险防范,推进三指引一指南落实落地,指导平台企业规范用工。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畅通精准就业和就近就业渠道;积极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依托渝职聘、汇博人才网和就业服务驿站等平台,畅通招聘求职信息渠道,提升用工与求职者的匹配效率。推进监察维权,加大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平台企业劳动用工的日常监管。同时,持续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现实需求,与其他相关部门密切协作,不断充实完善渝中关爱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体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服务。

此答复已经张道建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录渝快政数字政协提案系统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最后,再次衷心感谢您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体系构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重庆市渝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6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