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工党区委会:
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设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利保护示范区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关注。经与区委社工部、区医保局、区总工会、团区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健全职业保障”的建议
区人力社保局印发《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专项行动,开展新就业形态领域风险排查专项行动2次。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明确不同用工情形下企业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不完全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但企业对劳动者进行劳动管理的,指导企业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协议;符合确立劳动关系情形的,企业应当依法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合同1062人。今年4月,积极配合区人大开展调研,多渠道征求行业平台、从业人员等意见建议,召开交流会1次,查看场所4处。会同区人民法院、区总工会等相关单位,统一裁审标准,提高新就业形态案件处理质效,47件新就业相关劳动纠纷进入调解、仲裁及诉讼渠道妥善解决。实施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曹操出行、美团等7家平台企业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接收处理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确认申请322件,作出伤害确认250件,支付待遇562.38万元。区医保局加大医保参保宣传力度,在医保办事大厅、税务大厅、街道社保所张贴海报1000余张、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针对未及时参保缴费的职工医保个体人员和居民参保人员,通过短信平台对其发送缴费提醒。团区委依托青年之家、青年空间等团属阵地,打造集饮水机、共享充电宝、风扇等便民设备一应俱全的青春加油站,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生活服务。
二、关于“加强社会人文关怀,强化新就业群体社会阶层认同,提高社会融入感”的建议
区委社工部以“友好街区”为抓手,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网络,累计打造13个友好小区、2个友好商圈、59个暖“新”驿站、17个暖“新”食堂,挂牌113户暖“新”商户,协调增设临停区域1381个、共享换电点24个,实现休息、充电、饮水等基础便民设施全覆盖。定期举办青年夜校、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依托群团组织搭建情感交流与职业发展平台,涵盖政策咨询、技能培训、义诊体检、教育托管、婚恋交友等24项服务,累计服务1.3万余人次。同时,制定5类47个积分项目,涵盖环境治理、平安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开发智慧积分小程序实现“活动打卡—积分生成—动态兑换”闭环管理,联合爱心商户及龙湖商业等企业,提供观影、理发、餐饮、学习等20余项积分兑换服务,让奉献转化为实际获得感。在基层治理中展现“新”力量,120余名骑手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已累计上报城市管理问题1400件次,提供代办跑腿、文明劝导等服务500余人次。区总工会推进“全域联建”,建立区域型党组织1个、工会组织14个,打造44个工会驿站,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467人。组建快递、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志愿服务队,开展“小哥来帮忙”等主题活动,聘请30名外卖员、商场信息员等担任工会劳动关系信息员、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劳动法律监督员和“小巷管家”,在参与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中产生成就感和价值感。团区委常态化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子女假期托管班项目,结合“红领巾”公益演出、外卖小哥亲子活动等公益活动,形成每月2-3场次的固定活动,依托书店、咖啡馆、小剧场等空间布局“微社交”场景,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渝中“破圈”交友。
三、关于“积极拓展职业空间”的建议
区人力社保局围绕新就业需求排摸、新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新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和创业指导服务等核心功能,指导渝中区现代服务业零工驿站、9家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政策咨询、岗位匹配、能力提升等服务。2023年至2024年,渝中区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等招聘活动154场,邀请新晟野(重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徕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4887家,发布岗位信息8.28万条。其中,提供新媒体运营、快递配送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岗位823个。同时,强化新就业群体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与电商平台合作培养直播电商人才,为网约车驾驶员提供安全驾驶与应急处理培训,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提供算法模型训练课程,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8个班次,培训学员2028人。鼓励辖区有能力的培训机构开设网约配送员、互联网营销师短视频制作与直播带货技巧,组织了渝中区第二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技能竞赛。区总工会开展“启航行动”职工学历提升助力计划,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求学圆梦。定期开展交通法规培训、心理健康辅导、法律援助等服务,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定期举办劳动技能竞赛,培养岗位能手,引领建功立业。团区委分片区布点6家“青年夜校”,开设AI赋能职场发展、短视频制作等课程15门,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升职场竞争力。深化实施“青锋计划”、青创桥、“青马工程”等服务项目和活动,发展青创导师团,保障有创业意愿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能获得系统且专业的贷款帮扶、培训指导、政策对接等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更优质、更精准的服务,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幸福保驾护航。同时,将进一步强化用工指导,加强风险防范,推进“三指引一指南”落实落地,指导平台企业规范用工。进一步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持续建设“15分钟”就业服务圈,畅通精准就业和就近就业渠道;积极组织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依托“渝职聘”、汇博人才网和就业服务驿站等平台,畅通招聘求职信息渠道,提升用工与求职者的匹配效率。推进监察维权,加大劳动用工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平台企业劳动用工的日常监管。
此答复已经张道建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录渝快政数字政协提案系统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5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