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教函〔2025〕84号
尊敬的陆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首先十分感谢您对我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并提出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建议,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针对学前教育“优化布局,增加学位供给;提升质量,强化普惠服务;加强师资,提升专业素养”的建议
基于问题导向,渝中区将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与城市更新规划,2025年前完成5所老旧社区公办园改造,新建小区按“每千人40个学位”配建幼儿园,并通过“公建民营”模式引入优质民办普惠园,2027年新增学位3000个,实现“15分钟学前教育服务圈”。同时,在2024年出台《渝中区普惠性幼儿园质量评价标准》基础上,未来将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保教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实现科学评估与精准指导;同步建立“优质园+薄弱园”结对帮扶机制,通过推广巴蜀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等标杆经验,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全域共享;加大财政倾斜力度,确保普惠园生均经费年均增长8%,并对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激发多元主体参与普惠服务的积极性,全面推动学前教育品质升级。此外,还将实施“幼师素养提升计划”,健全“区级实训+园本研修”分层培养体系,2027年实现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5%、持证率100%。推行“集团内教师轮岗制”,建立城乡结对帮扶机制,促进师资均衡配置。试点“双师型”教师培育,鼓励幼教人才向0-3岁托育领域延伸,通过早教课程开发、低龄照护实训等强化复合能力,实现托幼师资一体化发展。
二、关于针对义务教育“深化集团化办学,促进资源共享;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的建议
当前,渝中区已顺利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市级督导评估,未来将在优质资源共享、探索内涵发展、拓宽队伍建设等方面继续走深走实。一是筑牢优质均衡“供给链”,坚持高起点规划,以调布局、增供给、优结构为导向,优化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教育集团优质学校与成员学校紧密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二是探索内涵发展“新思路”,着眼文化一流、硬件一流、质量一流等目标,坚持科研驱动、创新赋能,以高质量科研引领学校教育教学优质内涵发展,重点解决课堂教学、学生学法、学习力提升等关键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与发展需求。三是拓宽队伍建设“快车道”,落实渝中区《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办法》,深入实施“名师强教”,实施“十百千”计划,集中优势资源培养十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渝派名师”,百名在全市各学科领域拔尖的名优教师,千名覆盖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构建教育人才队伍梯队。鼓励开设校级“名优教师工作坊”,带动中青年骨干教师成长,拓宽名优教师成长渠道。
三、关于针对普通高中“鼓励特色办学,促进多元发展;优化课程结构,增强选择性;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的建议
2021年至今,渝中区积极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依据“全域统筹、整体推进、协同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目前,区域普通高中教育确实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特色不够鲜明等问题。未来,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引导学校正视高中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同质化、形式化、表面化现象,深入指导学校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学校课程方案,推进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优化完善校本课程,迭代课程设计,推进课程创新,努力形成满足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需要的课程群。二是依托重庆市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全方位推进课程开发、教学研究、深度教改、教师发展和育人环境等,支持学校创建市级特色示范高中和特色普通高中,进一步打造市级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校本教研基地、市级精品选修课、普通高中优秀学生社团等。三是修订《渝中区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借助重庆市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指导学校完善综合素质评价运行机制,分学期如实记录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五项上的评价结果,助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此答复已经肖方明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或登录区县政协委员履职平台http://qx.cqzx.gov.cn/#/login?path=%2Fdashboard反馈意见,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渝中区教育委员会
2025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