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政协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269号提案的复函

来源:重庆市渝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时间:2025-07-23 10:13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民进区委会

提出的《关于通过建设管理创新加快既有商业空间更新改造、强化城市活力的建议》(第269号)收悉感谢对规划建设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规划管理上积极探索适调路径和价值潜力工程管理上努力发展以性能化保障为导向的建筑更新改造技术规范和实施模式城市管理上主动赋能、解放活力等建议,对渝中区推动四化现代都市、四区首善之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高度重视并与区城市管理局、区商务委、区住建委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渝中区是重庆母城和发源地,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一百年解放碑,清晰地保留了重庆三次建都、四次筑城的历史文脉,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重庆的。作为全域建成区,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近年来,在规划引领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商业协同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目前仍在持续推进和谋划相关工作。

一、强化规划引领方面

(一)规划统筹引领城市发展。一是渝中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已于2024630获市政府批准,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核心指标体系,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三带六园区产城景融合、职住游一体的城市总体空间格局。二是《渝中区城市更新规划》于20225获渝中区政府批准,提出了整体更新、综合整治、风貌保护三类城市更新模式,划定五个更新片区18.03平方公里,为渝中区城市更新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完成《朝天门解放碑片区城市更新提升规划方案》《大溪沟片区城市更新提升规划方案》更新提升专项规划形成渝中区重点功能片区更新提升规划体系,并分别细化形成更新提升实施项目计划,用于指导后续项目有序实施。四是开展《渝中区详细规划修编》,结合重要功能片区、中小学校点布局、道路红线更新优化15分钟生活圈规划研究等专项规划及研究工作,推进渝中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成果转化、落实,进一步促进土地科学合理、经济有效使用

(二)文脉传承展示城市名片。一是积极推动保护规划编制,完善保护体系持续推动保护规划全覆盖工作,除新增的5处历史建筑重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重庆急救中心办公楼、西南实业大厦、鲁祖庙2号和鲁祖庙733处历史文化街区、9处传统风貌区、44处历史建筑已全部完成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二是主动开展规划研究,深挖文化内核开展《渝中区传统街巷保护研究》、《历史建筑测绘图集》编纂工作,持续推进《渝中区山城崖壁保护研究》工作推动历史文化价值挖掘、保护和展示三是全程跟进保护修缮,引导风貌实施。推动厚慈街95号、重庆医科大学南北教学楼、重庆钢铁设计院红楼招待所、罗汉寺街9-2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推进燕子岩飞机码头片区、大公报片区风貌审查及项目实施。

(三)风貌管控彰显渝中特色。一是完成《渝中区城市更新中文化元素的建筑环境表达研究》、《渝中区城市色彩规划》编制,通过研究渝中区城市空间的历史风貌、建筑材质、色彩基调等因素,进一步彰显渝中区地域特征、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为建筑风貌、色彩空间的规划管控提供依据和支撑。二是高标准开展美丽重庆风貌优化工作一体化统筹推进全区风貌特色塑造和优化,推动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化龙桥国际商务区、戴家巷洪崖洞周边区域三个片区入选市级重点指导项目三是深入推动两江四岸整体规划提升会同相关部门梳理并优化今年22个重点项目实施时序,督促建设单位按季度倒排工期打卡推进。

精细城市管理方面

(一)强化制度创新,明确边界,分类管理一是探索建立容错清单制度,针对轻微违规行为(如流动摊贩占道经营、临时便民点超时等),制定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明确执法容忍度,给予整改机会。二是实施差异化分类管理,按照主次干道、景区景点、商圈商超、交通枢纽及背街小巷进行分类,针对背街小巷及物业自管区域,在城市管理领域以规范为主针对主次干道、景区景点、商圈商超、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实行严格规范管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二)改进执法方式,以柔性为主,刚柔并济一是推行服务型执法,以教育劝导、签订承诺书等方式替代罚款驱赶,对特殊群体(残障人士、孤寡老人等)建立帮扶档案,联合社区提供就业或经营支持。实施社区共治模式,广泛开展城管进社区工作,吸纳商户代表、居民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参与规则制定与监督。

(三)加强能力建设,专业执法,文明执法一是强化执法人员培训,强化执法干部全员培训与日常培训,在执法队伍中广泛开展心理沟通、冲突调解等课程,培养说理式执法能力,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会,探讨在执法工作中如何平衡法理与情理,突出规范文明执法,减少矛盾纠纷。二是建立执法考核激励机制,将群众满意度、矛盾化解率纳入考核指标,避免单纯以处罚数量评价绩效。真正实现城市有温度,管理有精度

深化城市建设方面

(一)完善政策及配套工作指引体系。一是印发《渝中区既有商业商务楼宇绿色化改造导则》及配套支持政策,创造性提出改造效果的评价方式,为商务楼宇扶持政策、绿色金融参与、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示范激励等后续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印发《渝中区密室逃脱、剧本娱乐、电竞酒店和盲盒经营场所消防技术指引》,编制《渝中区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消防设计工作指引(试行)》和《渝中区既有建筑改造工程消防技术指南(试行)》,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和新业态场所等项目的审验流程和技术要求作出明确规定。

聚焦商业协同方面

(一)强化规划协同。区商务委联合规划自然资源局开展商业规划提升专项研究系统梳理商圈+社区新建、存量、低效商业载体,建立商业空间数据库并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差异化更新方向。

(二)强化建设协同。区商务委配合区住建委优化工程管理方式,针对Mall改开放式街区、防空洞商业利用、历史建筑业态植入等场景,探索建筑改造流程,简化消防环评等审批流程推广性能化论证+负面清单管理。

(三)强化管理协同。区商务委配合区城管局优化城市管理方式,制定商业外摆与公共空间利用负面清单出台《渝中区商业外摆导则》,合理划定弹性经营区,实行备案制管理,支持商户利用背街小巷开展深夜食堂、文创夜市等活动,形成主街引流、后街体验的消费网络。

此答复已经黄海局长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登陆渝快政数字政协提案系统填写办理回执,以便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再次感谢您对渝中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关心,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得到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使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

重庆市渝中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574

(联人:杜梦珽,联系电话:023-6331107513272956226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