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渝中区新增市场主体1617户,同比减少39.39%。为化解疫情对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冲击,渝中局充分发挥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的职能优势,打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全区二季度新增市场主体数量逐步企稳回升,今年二、三季度,共新增市场主体8313户,同比增长13.71%。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市场主体“快步入场”。着眼“优流程、压时限、降费用、宽准入”,构建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优化办理流程,推行开办企业“掌上办”,申请人通过“掌上办”APP完成实名认证、信息确认、电子签名等资料录入,登记机关审核通过后即可自动发放电子营业执照,申请人全程无需提供任何纸质材料,实现了办理营业执照“一次都不跑”,大幅提升了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目前全区企业网上办理率已达到99.3%以上。压缩审批时间,申请人从以前跑4个部门、至少8个环节、超过8.5个工作日压减为1张网、1个环节、1个工作日,其中营业执照受理审核时间压减到2小时以内。减少开办成本,3月16日起,免费为全区新开办企业发放税控UK设备;6月1日起,由区政府买单免费向新开办企业赠送公章、财务章、发票章、法人名章等四枚印章,企业开办成本节约1270元,实现企业办照、刻章、发票“零成本”。放宽市场准入,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行自贸区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探索建立了预包装食品经营营业执照与前置许可“一套材料、同时受理”,受理申请后,审批时间由12个工作日缩减到当日即可完成,消除了广大创业者存在的“准入不准营”的顾虑,激发市场活力和群众创业热情。
二是主动靠前精准帮扶,千方百计支持复工复产。针对广大市场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保”“六稳”工作部署,结合渝中区个体工商户占比高、就业岗位集中在民营企业的实际,联合区有关部门出台《疫情期间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若干措施》《应对疫情影响支持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持续发展若干措施》,精准帮扶助企业渡过难关。今年1至9月,全区共新增民营企业437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5576户。经统计测算,每新增1家民营企业可新提供10.8个就业岗位,每新增1户个体工商户可新提供2.5个就业岗位,前三季度,全区共新增就业岗位6万余个。
三是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需于企、靠前服务,不断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助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疫情期间,化解重庆和之婴商贸有限公司企业注销危机,使其有望成为营业额过亿、纳税上百万的规模企业;今年6月,助力百亿级招商引资项目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渝中区顺利落户;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与成都市锦江区行政审批局互设“渝中锦江企业通办窗口”,依托双方市场主体登记平台“渝快办”和“蓉易办”,探索两地注册登记一体化,实现两地企业注册登记无标准差别、零障碍准入。合作开展以来,双方已为4户企业互办互发了营业执照,实现了企业在跨省办照、查询企业档案以及市场主体数据共享运用等方面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