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500103MB1849823N/2025-00039 发布机构 渝中区卫生健康委
成文日期 2025-09-16 发布日期 2025-09-16 主题分类 卫生、计划生育、妇女儿童
体裁分类 政策解读 发文字号 有效性
索引号 11500103MB1849823N/2025-00039
发布机构 渝中区卫生健康委
主题分类 卫生、计划生育、妇女儿童
成文日期 2025-09-16
发布日期 2025-09-16
体裁分类 政策解读
发文字号
有效性

《渝中区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文字解读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一、制定背景和过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全会精神,围绕“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大健康产业中的健康服务业,保障人民健康和全行业劳动力要素投入强度,推动渝中区健康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前端延伸,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按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庆市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等上级文件精神及工作要求,区卫生健康委充分研究并结合全市打造国家医学名城、西部医疗高地、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和国际知名康养胜地的健康产业规划布局及发展方向,立足渝中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历史禀赋和基础,聚焦大健康产业中的服务业,围绕加快推进生产性健康服务业和生活性健康服务业发展,起草了《渝中区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多次组织专题研究讨论,先后2次征求发改、规资、医保、住建等相关区级部门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并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二、政策适用对象

本政策主要面向渝中区范围内从事健康相关服务业的各类主体,具体适用对象包括:

一是各类生活性健康服务主体。涵盖治疗服务康复、护理服务独立医疗辅助性服务公共卫生服务体育运动服务健康旅游服务养生保健服务母婴健康照料服务健康养老与长期养护服务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批发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零售健康设备和用品租赁服务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仓储配送等机构

二是各类生产性健康服务主体。包括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健康保险服务、健康保障服务、健康基金和投资管理服务、互联网+健康服务平台服务、健康大数据与云计算服务、物联网健康技术等机构

三、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包括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内容,其中重点任务确定八大行动,共27项举措,形成任务分解清单,明确单位职责分工。

(一)总体思路。本《行动计划》兼顾大健康产业中的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聚焦生活性服务业的5大赛道。《行动计划》通过双轮驱动(生活性健康服务业和生产性健康服务业)、八大行动”“六大保障,到2027年,建成四区一高地,即将渝中区建成全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示范区、卫生健康数智应用样板区、生命健康科技创新聚集区,成为西部健康服务高地。

2027年的主要目标是:健康服务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公立医疗机构全面焕新,医疗质量和就医环境进一步提升;民营医疗健康服务业成为全区健康服务业重要增长极,其中非医疗类健康服务占比不断扩大,健康服务业规上企业总营收达到500亿规模。新增培育8-10家医疗类和1-2家非医疗类健康服务规上企业,建成1-2家市级示范婴幼儿托育机构,打造1个中医药产业特色园区和1个体育运动特色产业园。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和生命科学产业扎实推进,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科研平台1个,产业服务平台6个,招引各类企业30个、各类人才100名,转化科研成果10项。

总体形成市级医院带动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基本医疗服务为基底,特色化民营医疗机构和多业态健康服务机构充分发展,生命科学研究取得创新突破,健康新产品新服务不断落地应用的大健康服务业发展格局。

(二)重点任务。

一是实施全区健康服务业布局优化行动。到2027年初步形成一圈一廊三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即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袁家岗两路口道门口高质量医疗服务走廊,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西部中医药产业园、大田湾国际体育产业园。打造专业化健康产业楼宇,引导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形成健康消费、生物医药、数智健康、中医药、体育健身五大聚集区。

二是实施公立医院品质提升行动。全方位支持各大市级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购置高精尖设备,推广高新医疗技术,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各大医院实施改造升级,提升医院就医环境和周边配套设施水平;全力推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创建成为三甲医院。到2027年,在区所有市级医院品质和就医环境均得到大幅提升,牢固确立渝中区作为全市医疗服务高地的地位。

三是实施特色健康消费促进行动。主要包含创新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发展医美消费,突破发展国际医疗服务,均衡发展各类专科医疗服务。到2027年,非医疗和药品销售的健康管理类服务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医美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新增1家国际型涉外医疗机构,新增各类专科医疗服务规上企业5家以上。

四是实施中医药文化融合创新行动。主要包含建设西部中医药产业园,扩容特色中医医疗服务,推广中医养生保健,促进药膳餐饮消费,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实现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院内制剂产业化。到2027年,总体形成西部中医药产业园空间布局体系,聚集知名特色中医医疗机构5-10家,药食同源餐饮特色品牌5-10家,各类中医特色消费场景初具规模,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水土制剂中心,年产值达到0.8-1亿元。

五是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行动。主要包含婴幼儿照护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和体育健康产业。到2027年,建成1-2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全区总托位数达到2500个以上,新增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3家,大田湾国际体育产业园初步成型,力争招引体育企业10家,年均举办重大赛事10项以上。

六是实施医药流通提质增效行动。主要包含支持医药龙头企业转型,做优医药电商。到2027年,在区贸易规模突破400亿元。

七是实施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行动。主要包括优化载体空间,打造平台体系,提升产业服务,培育创业生态,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建设重庆信息与智慧医学研究院,构建生命科学---协同生态。到2027年,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科研平台1个,产业服务平台6个,招引各类企业30个、各类人才100名,转化科研成果10项。

八是实施健康服务数智化升级行动。主要包括促进市、区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数智化升级和数智赋能医疗数据治理与创新应用,到2027年全区建成智慧医院13家。

(三)保障措施。主要从统筹协调、人才引进、载体支撑、政策配套、产业基金、健康氛围六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四、核心政策问答

1.我区健康服务业整体布局如何?

一是形成一圈一廊三园区的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科研机构等创新元素以重庆医科大学为核心聚集,形成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依托各大市级医院布局形成沿袁家岗肖家湾两路口七星岗临江门道门口的高质量医疗服务走廊;规划建设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西部中医药产业园、大田湾国际体育产业园。二是打造专业化健康产业楼宇。以明日派、美源美源和总部城A区为主要载体,谋划金银湾、歇台子(高九路)等空间,聚焦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重点构筑涵盖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多组学分析等在内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以时代天街、永缘市场、华医大厦、万科锦程、大坪正街、康德国际、大坪英利国际为核心载体,聚焦医疗器械展销与大健康消费场景打造,打造服务成渝、辐射全国的健康消费目的地。三是引导健康服务产业聚集。引导消费型医疗健康服务企业向解放碑朝天门片区、生物医药科创企业向大坪石油路片区、健康数智化企业向总部城和化龙桥片区、中医药文化产业企业向解放东、西路片区,体育赛事及用品销售企业向大田湾片区聚集,形成健康消费、生物医药、数智健康、中医药、体育健身五大聚集区。

2.我区大型公立医院集中,在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体验感方面有何举措?

大力实施公立医院品质提升行动。全方位支持各大市级医院引进高层次人才,购置高精尖设备,推广高新医疗技术,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实施三医联动改革,建设紧密型区域健共体,通过专科联盟等形式,引导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动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构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将优质医疗资源全面融入“15分钟健康生活圈。支持各大医院实施改造升级,提升医院就医环境和周边配套设施水平,2027年,在区所有市级医院品质和就医环境均得到大幅提升,牢固确立渝中区作为全市医疗服务高地的地位。全力推动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创建成为三甲医院,加快推进实施化龙桥院区二期建设项目,2027年建成投用,并争创市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打造具备区域紧密型健共体牵头医院的基本综合能力。

3.除了医疗服务以外,在推动健康促进方面有哪些举措?

一方面是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行动。主要包含婴幼儿照护服务业,健康养老产业和体育健康产业。到2027年,建成1-2家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全区总托位数达到2500个以上,新增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3家,大田湾国际体育产业园初步成型,力争招引体育企业10家,年均举办重大赛事10项以上。另一方面是实施特色健康消费促进行动。主要包含创新发展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发展医美消费,突破发展国际医疗服务,均衡发展各类专科医疗服务。到2027年,非医疗和药品销售的健康管理类服务营业收入突破2亿元,医美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新增1家国际型涉外医疗机构,新增各类专科医疗服务规上企业5家以上。

4.除了传统的生活性健康服务,在生产性健康服务方面哪些布局考虑?

一方面是实施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行动。主要包括优化载体空间,高效利用空置楼宇、闲置土地等资源,打造特色鲜明、承载能力强、集聚效应显著的医疗健康产业核心载体集群和具有区域引领力和全国影响力的核心创新平台与公共服务枢纽;依托重庆信息与智慧医学研究院,形成覆盖疾病诊疗、智能辅助诊断及新药研发等前沿领域的科技力量集群。培育创业生态,与重庆医科大学联合建设重庆信息与智慧医学研究院,构建生命科学---协同生态。到2027年,建成市级以上新型科研平台1个,产业服务平台6个,招引各类企业30个、各类人才100名,转化科研成果10项。另一方面是实施健康服务数智化升级行动。推动市、区两级医疗机构健康服务数智化升级,构建居家健康管理生态体系,开放医疗AI应用等更多智慧化医疗应用场景。到2027年全区建成智慧医院13家。数智赋能医疗数据治理与创新应用,依托壹永科技承建国家级肿瘤数据库,开发肿瘤行业垂类大模型,打造公益性数据产品,提升渝中区乃至全国的肿瘤疾病诊治能力;开发面向医疗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商业产品,加速新药研发、诊断试剂开发等创新进程,构建算力筑基数据增值健康惠民的医疗大数据治理体系。

5.《行动计划》在执行过程中有哪些保障措施?

有六大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区卫健委加强与医保、市场监管、民政等多部门以及平台公司的协同配合,强化对健康服务总体谋划、空间规划等方面的统筹。进一步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各方健康数据共享,催生健康服务新业态。二是注重人才引进。加强医疗、婴幼儿照护、老年人照护等健康服务行业和医学科研、AI等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培养一批健康服务行业高水平管理人才。三是优化载体支撑。结合全区产业布局和“15分钟生活圈,改造和盘活一批存量载体,供给环重医科研服务和全域医疗服务、婴幼儿照护、养老服务、体育健身等生活配套使用。四是完善政策配套。积极争取国家、市级医疗卫生领域各类绿色审批通道和跨境电商贸易方面的突破性政策,构建与全区产业政策相衔接、符合大健康各行业属性特点的产业政策体系。五是强化金融赋能。管好用好重庆医学创新发展引导基金”“重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健全完善基金投资管理办法,驱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规模化。六是浓厚健康氛围。加强健康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引导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激发健康消费需求,为健康产业发展培育良好市场土壤和舆论环境。

五、专家视角

渝中区卫生健康委主要负责人:在我区“4311”现代产业体系中,大健康产业划归在生活性服务业,另外新兴产业集群中的生命科学产业也涵盖了大健康产业中的生产性服务业。《渝中区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按照“2+8+6”的发展思路,谋划通过生活性健康服务业和生产性健康服务业双轮驱动,实施八大行动,做好六大保障,通过一系列精准施策,明确了未来三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蓝图,旨在将渝中区建成全市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示范区、卫生健康数智应用样板区、生命健康科技创新聚集区,成为西部健康服务高地,是推动健康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具体体现。《行动计划》的制定,建立在扎实的资源基础和清晰的战略定位上。渝中区拥有9家市级三甲医院、560余家医疗机构,其中包括3家全国百强医院和1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这些优质医疗资源为渝中区发展健康服务业提供了坚实保障。《行动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八大行动,从空间布局到具体业态,从公立医院到特色服务,涵盖了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围绕促进健康生活、优化健康环境、丰富健康服务,以培育健康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为抓手,统筹卫生健康事业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该《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有力推动渝中区健康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前端延伸,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让健康成为渝中更加亮丽的名片。

六、咨询渠道

《渝中区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由重庆市渝中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政策解读。联系人:郝笑笑,联系电话:02363765143

政策原文: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渝中区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通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