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印发了《渝中区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就《实施方案》内容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加快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的决策部署,引导全区各级各部门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干出新业绩,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发展目标
到2027年,渝中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100亿元台阶,地均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万元左右,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进出口总额达100亿元,实际使用外资达1.5亿美元,年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左右。渝中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实现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基础设施能级显著提升、产业能级显著提升、改革开放能级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级显著提升、生活品质能级显著提升。
三、主要内容
十项行动 |
重点任务 |
重要措施或项目等 |
全力推进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行动 |
优化打造“一核三带六园区”功能布局 |
1.提升改造一核(朝天门解放碑商业商务核心区)三带(两江滨江休闲产业带、大鹅岭山脊自然生态带、下半城历史人文风貌带)六园区(化龙桥国际商务区、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上清寺—大溪沟—两路口创意文体产业园、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大坪商圈、菜园坝滨江新城)。2.打造总部经济引领地、国际消费目的地、巴蜀文化体验地。 |
加快打造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的重要增长极 |
加快打造金融服务、商贸服务、科创服务、文旅服务、专业服务、健康服务等特色产业集群。 | |
创新打造现代都市功能新场景示范 |
1.进一步丰富拓展渝中城市功能名片。2.谋划建设一批现代国际都市功能新场景。 | |
全力推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行动 |
高品质推动重庆长滨建设 |
1.高质量完成长滨路沿线4.8公里、23万平方米滨江区域治理提升。2.完工长滨路沿线老旧小区配套地下停车场、长滨路综合整治工程及防洪提升等项目。 |
聚焦菜园坝片区建设助力全市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
1.推动渝湘高铁、成渝铁路改造、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成投用。2.打造集休闲、娱乐、消费、旅游于一体的菜园坝滨江创新城。 | |
助力全市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
1.有力提升长江黄金水道能级。2.有效实施长江干线朝天门至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 | |
打造级配科学的城市智慧交通系统 |
1.全面建成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2.实施第五期建设规划项目。3.助推轨道五号线一期、十八号线、二十七号线建成运营。 | |
有效改善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环 |
1.打造安全、连续、舒适的慢行系统。2.建设一批智慧停车场。 | |
强化能源保障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加大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
全力推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 |
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
1.布局完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智慧化升级。2.实施“满天星”计划。 |
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 |
积极推动消费金融、股权投资、资产管理等业态发展。 |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
助推全市建设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 | |
建设西部区域性专业服务中心 |
推动重庆中央法务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 |
创建重庆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核心区 |
瞄准智慧医疗、精准医疗、消费医疗、高端体检等细分领域,加快专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 |
加快传统行业转型升级 |
1.培育具备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一体化能力的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 2.全面落实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若干政策。 | |
前瞻培育先导产业 |
全力争取全市如碳基材料、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布局和落户渝中。 | |
全力推进加快科技创新中心特色功能区建设行动 |
建设高端科技创新平台 |
1.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或新型研究机构。 2.支持引进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和技术创新中心。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启动实施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双倍增”行动计划。 | |
加快建设重庆数字经济产业园 |
扎实推进“重庆软件天地”建设,中国软件名园创建取得实质进展。 | |
推进环重医创新生态圈示范建设 |
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产业链条。 |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 |
1.深化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 2.推动知识产权融资工作更快发展。 | |
加强软信和医学人才队伍建设 |
1.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积极培育青年人才和高层次人才。 2.深化与重庆大学等市内外高校的人才合作,开展校园招聘、专家讲座、技能培训等人才服务活动。 | |
全力推进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 |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
1.高质量打造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大坪城市地标商圈、化龙桥新兴商圈“三大地标商圈”。 2.打造一批商业文创名街、特色艺术街区、国际美食街区、特色美食街区。 |
创新发展消费新场景 |
1.推进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数字特色街区建设试点。 2.发展智慧门店、自助终端、智能机器人等“无接触零售”。 | |
创新打造融合新地标 |
1.美化沿江步道、半山崖道。 2.丰富商圈后街、天台云端、惬意江岸、山城步道、防空洞穴等消费新场景 | |
汇聚全球消费资源 |
1.开设全球性、全国性和区域性品牌首店、旗舰店、连锁店。 2.积极支持老字号和本土原创品牌创新发展。 | |
积极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
1.提档升级“两江游”“母城游”“街巷游”“山水游”“都市游”等旅游品牌。 2.联动景区景点开展引流拓客,串联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 |
发展会展赛事经济 |
1.积极申办国内外高水平综合性运动会和顶级单项赛事。 2.持续举办西部服装博览会、解放碑国际消费节等国际消费节庆活动。 3.支持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装周、电影节、艺术节。 | |
塑造安全友好消费环境 |
加强国际消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消费促进政策。 | |
全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 |
全面激发生态文明建设活力 |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 |
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 |
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 |
深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 |
1.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 . 2.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 | |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 | |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
积极争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率先碳达峰示范区。 | |
全力推进勇当内陆中心城区改革探路先锋行动 |
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推进数字化应用 |
组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 | |
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 |
1.推进落实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举措。 2.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 |
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
实施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 | |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
1.实施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 2.落实全市“育种”“扶苗”“强树”计划和“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 | |
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试点 |
积极探索更新统筹谋划机制、可持续模式、配套制度政策。 | |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
超前谋划储备重大项目。 | |
全力推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行动 |
主动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提升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展示交易功能。 |
积极打造对外开放平台 |
推动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走深走实,抢抓RCEP机遇深化对外开放合作。 | |
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 |
1.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2.加快实施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 |
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 |
大力争取更多涉外机构、国际组织及其办事机构落户渝中。 | |
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 |
深化实施与巫溪对口协同发展机制 |
高质量打造渝中·巫溪协同招商产业园。 |
推进与“一区两群”区县合作 |
深化与武隆、忠县等“两群”区县战略合作,开展“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 | |
深化对外协同互助 |
加大与东部沿海地区交流合作,探索开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园区共建等深层次合作。 | |
全力推进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行动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
落实“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就业创业扶持计划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 |
完善收入分配机制 |
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多渠道拓展财产性收入。 | |
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 |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 | |
实施健康中国渝中行动 |
1.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2.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 |
高水平建设一流基础教育强区 |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 |
高水平建设文化强区 |
开展文明新风满巴渝行动。 | |
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
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
四、政策问答
问:该方案出台背景是什么?
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重庆的重大使命任务,又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战略机遇。2023年新春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1月28日即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市委就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明确提出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工作总抓手总牵引,会上印发了《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2023—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和“四张清单”。2月28日,渝中区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会,要求要坚定扛起“重庆母城、都市中心”的责任担当,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推进党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3月10日,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干出新业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和全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精神的基础上,渝中区落实《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具体要求,衔接全市“十项行动”和“四张清单”有关内容,结合渝中区实际需要,编制形成了《渝中区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实施方案》。
问:该方案的总体要求有哪些?
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工作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要求,把渝中发展放在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场景和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来谋划推进,聚焦“两中心两高地”战略目标,坚持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全区工作的总抓手总牵引,坚定扛起“重庆母城、都市中心”的责任担当,扎实推进建设“首善之区、服务高地、品质半岛、人文渝中”,全面提升城区经济品质、城市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加快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奋力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
案例:如围绕“全面提升城区生态品质”方面,渝中区将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提质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持续推进“两江四岸”渝中段生态建设,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同时,探索绿色转型发展新路径,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产业,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问:围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到2027年渝中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7年,渝中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实现城市能级显著提升、基础设施能级显著提升、产业能级显著提升、改革开放能级显著提升、生态环境保护能级显著提升、生活品质能级显著提升。
案例:如围绕“基础设施能级显著提升”方面,渝中区将逐步补齐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短板,助推轨道五号线、十八号线、二十七号线等建成运营,推动解放碑地下环道等一批重大项目完工,力争“两江四岸”核心区、重庆长滨、菜园坝滨江创新城等一批重大工程崭新亮相、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世界性名片和标志性项目。
问:未来五年渝中区推动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方案主要对标对表全市《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对未来五年重点任务作出的方向性安排,结合渝中实际提出贯彻落实措施。主要是包括一是全力推进提升主城都市区极核引领行动,二是全力推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行动,三是全力推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四是全力推进加快科技创新中心特色功能区建设行动,五是全力推进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六是全力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七是全力推进勇当内陆中心城区改革探路先锋行动,八是全力推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行动,九是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十是全力推进高品质生活惠民富民行动。
案例:如围绕“全力推进打造国际消费目的地行动”方面,渝中区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进一步营造高品质国际消费空间,联动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高质量打造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大坪城市地标商圈、化龙桥新兴商圈“三大地标商圈”,全方位做靓时尚消费、地标消费、特色消费、国际消费、餐饮消费“五张消费名片”。同时,建设夜间消费核心区、示范区、集聚区,打造一批商业文创名街、特色艺术街区、国际美食街区、特色美食街区;用好用活国际传播创新基地,创新开拓城市国际传播工作。
问:推动该方案各项重点任务落实落地有什么保障措施?
答:一是提高站位强认识。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研究部署推动本领域重大问题、重大任务、重大项目,以实际行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二是加强领导优机制。完善全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导架构和推进机制,建立领导小组、专项工作组及工作专班三级工作体系,加快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三是高效闭环抓落实。构建高效推进机制,实行“清单化管理+专班式实施+项目化推进”。构建闭环管理机制,突出问题导向。构建考核评价机制,突出结果导向。四是凝聚共识聚合力。广泛调动各方面力量,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推动成渝地区经济圈建设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
五、专家视角
《实施方案》的出台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贡献渝中力量的重要举措。从极核引领到打造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从构建产业体系到科技创新,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到勇当改革先锋,《实施方案》可谓全方位、多领域,囊括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这是一张发展蓝图,《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一号工程”和全区工作总抓手总牵引,统筹考虑各相关部门特点,坚持系统观念、量力而行,为各领域各部门量身打造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谋划推进完善设施、培育产业、协同创新等重点任务,推动形成上下贯通、部门联动,构建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为渝中区全力融入、全方位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
六、政策咨询渠道
咨询部门:渝中区发改委发展规划科
咨询电话:023-63006059,023-63765086
咨询时间:上午9:00-12:30;下午14: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