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来源: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2-03 23:23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21日在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区长黄茂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区委直接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监督支持下,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战疫情、战高温、战旱情,着力稳住经济大盘、稳定社会大局,推动“四化”现代都市、“四区”首善之地建设取得新成效。

——现代服务业引领区更有质量。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60.9亿元、增长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万元,每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77.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00.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9.6亿元、稳居全市第一。经济密度、投资强度、消费热度均居全国中心城区前列。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千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保费收入、绿色金融规模、跨境结算量领跑全市。税收亿元楼宇达40栋,获中国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标杆城区第14强。

——历史文化传承区更富特色。弘扬传承红岩精神,“红色三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荣获全国十佳案例。大田湾—贺龙广场—文化宫片区焕新开放,再现“西南大区”传统风貌。“十八梯·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成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荣获“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优秀城市”。

——创新开放窗口区更具示范。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汇保通”汇率避险在全国复制推广,“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等5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市示范推广。世界500强新增马士基等新面孔。驻渝总领馆再添新成员缅甸。营商环境创新试点等18项国家级重大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市场主体总量达11.14万户、增长5.6%。荣获重庆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示范区。

——美好城市示范区更显质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达到5.34万元,总量居全市第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和文旅产业发展2项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在全市领先。获批全市唯一国家首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连续11年保持全国文明城区称号。成功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产业升级振新

金融、商贸、专业服务等优势产业巩固向好。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提速打造。重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建设稳健起步。数字人民币试点扎实推进。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金融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揭牌,北交所、全国股转系统重庆服务基地启动运营,新增市级以上金融机构6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达1.27万亿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加快建设。新增国际知名品牌8个,引进茑屋书屋等首店首牌52个,开展太阳马戏西南首演等首发首秀和促销活动82场。发放惠民消费券上千万元。商品销售总额突破3800亿元。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加快打造,华润万象生活、美的智慧家居等产业投资项目加快落地,圣罗兰全国最大单层旗舰店开业亮相,解放碑—朝天门商圈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时代天街E馆如期开业。西部区域性专业服务中心扎实推进。重庆中央法务区启动建设,引进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新增德勤资产评估等专业服务品牌机构9家。规上专业服务企业营业收入296亿元。协调设立渝中邮政管理局、邮政业发展服务中心,邮政运输业开启发展新篇章。

科创、文旅、健康服务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全域打造“重庆软件天地”,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获评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城区。新归集软信产业载体17.1万平方米,新培育软信企业468家,新增从业人员6948人,22家企业入选全市重点软信企业,信创大厦、通远大厦数字经济产业园获评市级“满天星”示范楼宇。化龙桥数字经济特色小镇入选市级特色小镇。软件业务收入302亿元、占全市1/10,规上软信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9.8%,“满天星”行动计划考评位居全市前列。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深入推进。精心营造高高兴兴来“打卡”、心甘情愿去“刷卡”特色消费场景209个。建成投用重庆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项目22个,引进开心麻花等重点企业11家。实现旅游收入380亿元。健康服务业蓄势聚能,新增特色民营医疗机构10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288亿元。

总部、平台、楼宇经济等高端要素加速集聚。引进信达证券重庆分公司等重点企业100家,实际到位资金180亿元。新增开林集团等规上企业106家千叶眼镜在新三板挂牌。在区总部企业、重点企业累计达574家,营业收入达3600亿元。支持宝妈时光等电商平台做优做强,加快发展“云端商场”“网上餐厅”等数字消费,全区限上单位网络零售额88亿元、占全市比重达12.5%。完成老旧商务楼宇改造升级13栋。物管水平甲级楼宇达50栋。

(二)抓改革开放创新

市场化改革红利初步显现。全面落实国家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针对性出台“43+18+12”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举措,退减缓税费23.7亿元,减免市场主体租金9936万元,助力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融资31.9亿元。在全市率先推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变更登记改革。12家企业入围重庆企业100强、23家企业入围重庆服务业企业100强。推动重庆中心、恒大云邸复工。完成基良广场等3个“四久工程”处置。强化国企担当,筹资52亿元推动147个重点项目实施,归集载体保障重点机构发展需要。区属国企资产达505亿元,增长13%。

国际化开放合作日益密切。中西部首个核心商圈保税展示交易中心——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揭幕亮相,核心商圈“保税+实体零售”入选全市自贸最佳实践创新案例。新增外资企业及分支机构65家,实际使用外资1.47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达103亿元、增长11.5%。服务贸易总额、服务外包执行额均位居全市区县首位。跨境结算量4183亿元。引进墨西哥中国商会等国际机构,打造RCEP贸易促进中心等经贸交流平台5个。高质量服务保障驻华使领馆官员来渝访问12批次,高水平举办福布斯中国城市消费发展论坛等重大活动22场次。

全链条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打造创新平台,全市首个医学影像人工智能产学研用创新合作实验室在重医附一院挂牌成立,新增4个市级以上企业创新中心,市级重点实验室累计达22个。建强创新主体,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科技型企业9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新认定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7个。加大创新投入,发放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505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11亿元、增长4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25件、位居全市前列。引育创新人才,出台“黄金十二条”人才政策,设立2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125名、急需紧缺人才350名,成功申报“重庆英才”及“鸿雁计划”35名。重医陈娟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三)抓城市有机更新

城市更新提速推进。出台城市更新规划和有关政策,谋划“五大片区、十大项目”。解放碑—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等16个项目纳入市级试点示范,戴家巷老街区成为全国更新范例。“三师”进社区实现全覆盖,内外兼修完成老旧小区改造92万平方米。邮政局巷等13个老旧小区实现品质功能提升,双钢路小区、白象街小区上榜全国百个“共建美好家园”。曾家岩临崖步道全线贯通,半山崖线步道、环城墙步道获评重庆最美山城步道。重庆长滨方案基本定型。长滨岸线菜储段、黄沙溪、珊瑚公园崭新亮相,嘉滨岸线3个贯通工程加速实施,大溪沟码头“看海”刷屏全网。

城市功能渐趋完善。红岩村大桥等20个重大项目竣工投用,陆海国际中心等57个续建项目提速推进。重庆站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方案基本确定,渝湘高铁渝中段加速实施。轨道9号线、10号线(二期)通车运行。成功争取解放碑通达江北国际机场线路纳入轨道26号线规划。实施交通缓堵促畅和上清寺、化龙桥、下半城片区路网更新,有效治理虎歇路等15个交通堵点。新建改建排水管网7.9公里,新增5G基站221个、充电桩1070个。建成市文化宫等重点单位配套停车场6个,盘活闲置地新增大黄路机械停车场等小微停车场17个,新增停车位3500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84.9亿元。

城市管理更为精细。精准开展城市管理“十大行动”,综合考核稳居全市前列。立足“车畅其道、人享其行”,完成5条车行道、8条人行道整治,规范平整道路58公里。优化提升12座隧道口及周边环境、八一向阳隧道获评市级示范。扎实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巡查,“五长”巡查促改形成常态。7.7万平方米存量违法建筑拆除实现清零。1.8万户临街商铺和社会单位落实“门前三包”,建成12条众管示范道路。完成亮化工程4个、“多杆合一”智慧化改造2.5公里,精致打造李子坝正街口袋公园、曾家岩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及9个精品花境,精心绿化美化坡坎崖滩等11.6万平方米。

(四)抓人文渝中铸新

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加大。挂牌成立区文物局。编制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等专项规划。完成佛图关碑记石刻等10处文物保护修缮,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旧址修缮项目加快推进。重庆金融历史博物馆等一批精品文物展示工程顺利完工,曾家岩五星广场为最美中山四路再添一抹红。打枪坝水厂成功申报川渝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修缮等7个项目入选全市文物保护利用优秀项目。

传统风貌街区竞绽新颜。李子坝大公报旧址片区启动建设,胜利巷等3条特色老街区提档升级顺利完工,美专校街等4条特色老街巷开工建设。马鞍山打造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园,戴家巷引入陆川导演团队打造剧本杀沉浸式街区,白象街新增重庆区划地名历史文化展示馆、重庆母城非遗陈列馆。十八梯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贰厂文创公园获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李子坝酒文化特色风情街雏形初显,神仙洞开门迎客,三层马路觉庐变身“小黄楼”、成为休闲潮流文化“打卡点”。

文旅深度融合孕育精品。启动实施朝天门—通远门文化艺术大道品质提升工程。量身打造《云端之恋》等系列微电影,推出《雾起江州》等沉浸式演出24个。《绝对考验》入围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太平门》等3部作品获评全市“五个一工程”奖。“火锅蜡烛”入选中国好礼推荐产品名录。新增时尚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5条,云端之眼观景平台亮相央视春晚,大鹅岭景区获评4A级旅游景区。

(五)抓绿色生态焕新

污染防治攻坚深入推进。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22项整改任务全部销号。完成菜园坝、滨江公园、洪崖洞泵站整治,有效缓解太平门污水溢流问题。在全国率先探索内河在用船舶废气污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0天。坚持“三水统筹”,深化“四长联防”,大溪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水环境信息化监管等工作获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肯定。

绿色低碳发展态势良好。统筹推进红岩公园等城市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增绿补绿7.1万平方米。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船舶码头岸电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出台绿色示范工地建设标准。零碳5G+智能银行挂牌营业,绿色金融规模1140亿元。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以上,再生资源“两网融合”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万元GDP碳排放量居全国最优序列。

(六)抓民生福祉添新

民生保障更有温度。15件民生实事高效推进。建成“劳动者港湾”11个。整治老旧电梯安全隐患32台,加装老旧住宅电梯51台。稳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超96%。聚焦重点群体稳就业,兑现稳岗返还等补贴2.8亿元,稳岗50.7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6万人。启动民政部“救助通”项目试点,推动社会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保障5951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学前教育普惠率达90.8%。新增婴幼儿托位325个,实施适儿化改造3.8万平方米,建成全市首个儿童友好馆。“四助”行动惠及老人1万余人次,归元寺等3个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社会事业更为优质。坚持校点布局优化与城市功能完善同步谋划,完成13个中小学改扩建,“名校+”集团化发展迈出新步伐,四十二中整体并入巴蜀中学,恢复巴蜀中学在渝中的初中办学,形成更成熟、更完整的优质教育体系。教育“双新”“双减”等工作在全国推广,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15项、居全市第一,“行走的思政课”育人品牌被中宣部推介。人均期望寿命达80.73岁。重医附一院一分院虎头岩院区投入使用,市中医骨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以“优秀”等次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5万平方米,启动建设渝中区全民健身中心,顺利通过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复核。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

(七)抓基层治理出新

多维度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模式”提质增效,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扎实推进,“六治融合”治理体系不断完善,“七铺联防”、社会治安防控“四张网”成为基层治理新名片。39个“五社联动”试点社区提速打造。成功打造桂花园新村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示范街区。“居民公约”“红黑榜”等实践引领社区治理新风尚。新建智慧社区25个。初步建成全市领先的“基层智慧治理平台”。“渝中怡家”品牌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严要求守牢城区安全底线。从严落实“十五条硬措施”,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推进全域老旧燃气管线整治和居民燃气用户安全装置加装工作,消除241处燃气圈围占压隐患、改造老旧燃气管网16.2公里。完成488栋高层建筑、72个商场市场突出消防隐患整治,人上不去、水上不去、车进不去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重点一线岗位从业人员“应知应会应急明白卡”实现全覆盖。建成智能安全监管系统4个。化龙桥嘉博路社区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全方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工作为主线,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入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圆满实现“六个坚决防止”目标。扎实推进信访“治重化积”专项工作。深入推动平安渝中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区刑事案件、八类案件发案率连续6年下降。

过去一年,我们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向市委、市政府和区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要工作125次。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的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25件、政协委员提案347件,满意率分别达99.76%、100%。政务公开绩效评估位居全市前列。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纠治“四风”,政府系统办事效率、服务效果和治理效能有了新提升。国防动员、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国家安全、侨务、港澳台、审计、统计、档案、保密、史志、人防、气象、地震、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妇女、儿童、青年、关心下一代、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发展。

一路走来,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疫情散发多发、电力资源紧张等“变量”,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苦努力。特别是面对新冠疫情“大考”,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相继打赢了起突发性疫情阻击战,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应对11月到12月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中心城区规模性疫情,我们深入落实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积极开展中医药干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服务。7532名白衣天使1.5万名干部职工168家保供单位、222家物业企业携手战疫,4653名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外卖骑手奔波一线,全区人民以实际行动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风雨同舟、守望相助中筑牢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英雄。疫情防控转段后,我们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医疗救治上,全力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全力以赴保健康、防重症、控风险、强能力、促发展,较好实现了安全渡峰、平稳转段,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区委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在区企业、社会各界人士,向国家和市级有关部门、驻区部队、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帮助、参与渝中建设发展的兄弟区县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对照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年度目标,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未达到预期。这当中,有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影响,也反映出我区发展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发展质量还需提升,对标发达地区仍有差距。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力支撑。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尚待优化,社会投资、产业投资占比还需提高。发展动能仍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偏弱。消费尚未完全恢复,市场主体信心亟需提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提升。紧约束条件下优化空间资源配置任重道远,深耕精耕渝中还需持续用力。基层治理基础存在薄弱环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还有短板。政府系统推动重塑变革、整体智治的能力有待提高,少数工作人员能力作风与现代化建设要求还不够适应。我们务必直面问题,坚持实干争先,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紧扣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这一主题主线,锚定了重庆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围绕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渝中发展新篇章,系统布置了未来五年的工作举措,引导我们在重庆争创国家高质量发展版图新地位的征程中体现渝中担当、展现渝中作为。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渝中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之年。我们既要认清形势、直面挑战,更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着眼大局大势,疫情防控转段,特别是中央五大宏观政策含金量高、惠及面广,五大重点任务指向性明、预期性强,我们迎来顺势而为的重大利好。服务全市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机遇、稳投资促消费等政策机遇、市场预期逐步好转等市场机遇叠加,我们拥有乘势而上的难得机遇。审视渝中一域,国家赋予了首批城市更新、服务业扩大开放等系列试点优势,市里明确了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等诸多定位优势,自身积淀了重庆行政中心、百年开埠开放、千年历史母城、千亿现代服务产业等独特发展优势,我们具备聚势而兴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对照坐标系、找准新方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区委的安排,坚持创新思维、振奋精神,唯实争先、比学赶超,为全市发展大局贡献更多渝中力量。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精神,按照区委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持续提振信心,持续扩大内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十大提振行动”,加快建设“四化”现代都市,打造“四区”首善之地,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渝中发展新篇章。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扩内需、挖潜能,持续促进消费复苏回暖。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为牵引,下好营销先手棋、打好促销组合拳,加快恢复城市人气、商气和烟火气。

大力度刺激恢复扩大消费。提振消费信心。出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升级版政策和刺激消费一揽子措施,联动市场主体多轮发放惠民消费券,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丰富消费活动。办优办精国际咖啡节、“一会一节”等大型节会活动,开展“我在渝中等你”等专题营销,全力拉动消费、促进消费。增进消费体验。升级演艺空间、文博场馆等文旅消费,积极发展养老育幼、医疗健康等服务消费,优化夜购、夜玩、夜赏、夜养、夜味“五夜”产品,打造十八梯餐酒吧街区等夜经济示范点6个。注重规范经营,允许适度扩大外摆经营、开展特色外摆。提质消费平台。加快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鼓励发展智慧旅游、智能体育。支持生活服务类电商平台放宽中小微企业、个体商户入驻条件,给予优质商户流量扶持。

高质量打造“三大地标商圈”。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打造亮眼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生态,深化全国示范步行街建设成果,引导17家商场和购物中心向主题化、体验型转变,加快新华万象、龙湖日月光半岛天街项目建设、品牌招商,支持大都会实施“蝴蝶计划”,启动渝都酒店、协信星光等十字金街周边重点载体调改工程、商业招商,推动环球购物中心业态升级、品牌提升,打造千亿级商圈。大坪城市地标商圈。优化时代天街商业品牌组合,升级打造时代大道、D8餐酒吧街,提升商业规模能级,全力建设市级示范步行街。化龙桥新兴商圈。加快打造陆海国际中心消费新地标,推动巴黎老佛爷百货、日本宜得利家居旗舰店等开业亮相,打造渝中商业新增长极。

全方位做靓“五张消费名片”。做靓时尚消费。实施品牌集聚,发展“四首经济”,举办首发首秀首展精品活动50场以上,引进国际知名品牌10个、首店品牌30个和连锁品牌30家以上。做靓地标消费。全线连接“解放碑—朝天门—十八梯”城市消费地标,有机串联片区商业楼宇、历史遗迹和知名景点,打造承载高端资源、功能复合的国际消费大道。做靓特色消费。壮大街巷经济、云端经济,推出10个云端天台、8条后街小巷、6处防空洞穴、5条临崖步道、5个惬意江岸。做靓国际消费。发展退税免税保税经济,布局进口商品保税店及展示交易平台、跨境电商直购店,打造世界名品街区。做靓餐饮消费。坚持品牌化、特色化、标准化发展,推动乡村基等布局连锁直营门店,建设中华老字号、巴渝老商号等老字号集聚区,引进打造餐饮品牌首店、特色主题店、黑珍珠品质店、国际美食店,重铸“吃在渝中”品牌。

(二)着力锻长板、显特色,持续增强产业发展能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特色化升级,不断提升产业能级和竞争力。

稳存引增做精主导产业。推动金融服务增量提质。深化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借力成渝金融法院优势,集聚壮大银证保法人总部、区域总部、功能性总部,着力布局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培育发展金融中介服务,全力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金融机构拓展市场、做大做强,促进金融服务与产业经济、科技创新等融合发展。办好中新金融峰会分论坛、科技金融峰会等活动,新建金融服务港湾30家。新增市级以上金融机构5家。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均增长10%以上。推动商贸服务固本育新。做大批发、补强零售、拓展线上,开拓珠宝黄金、定制设计、美妆护肤、医药电商等新赛道,升级打造鹅岭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心、数字商务产业园、渝欧跨境数字贸易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推动朝天门专业市场等提档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380亿元左右。

量质并重做大优势产业。推动专业服务提级扩能。持续巩固工程设计和咨询、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优势领域,大力培育科技服务、认证服务等新兴领域,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新增品牌专业服务机构5家以上。加快建设重庆中央法务区,培育高端法务机构8家、吸引高端法律人才20名。加大猎头机构等人才服务招引力度,积极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软信服务补链成势。聚焦“楼宇用起来、人气聚起来、产业兴起来”,深入实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重庆软件天地”建设。瞄准工业软件、信创、区块链主攻方向补链成群、强链成势,新归集载体15万平方米,新增企业800家、从业人员1万名。高标准办好第三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第六届智博会区块链高峰论坛。推动文旅服务繁荣壮大。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创建成果,探索“产业+平台+园区”发展模式,做强文化创意、旅游演艺、广告传媒等内容产业,推动创建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旅游收入实现530亿元。推动健康服务拓展市场。瞄准智慧医疗、精准医疗、消费医疗、健康体检等细分领域,加快医美、口腔、妇幼、中医骨伤、中药制剂、老年康养等专科特色化、品牌化发展。

夯基筑本做优传统产业。推动交通运输业“老树发新枝”。支持长航集团、公运集团等客货运总部龙头发展壮大,鼓励民生轮船公司提升物流通道服务能力,引育一批综合物流服务集成商。规上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0%,公路、水路运输周转量增长10%,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7%。推动房地产业触底回升。加强土地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完成上肖家湾、八县办等地块出让。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加大“四久工程”处置力度,督促重庆中心等已供地项目加快开工,推动国浩18T等已开工项目加快建设。“租售并举”供给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公寓1900套,让更多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有优居”。推动建筑业恢复重振。鼓励在区企业拓展业务、做大规模。支持中冶赛迪依托黄花园双钢路2号地块及周边区域,打造现代服务产业园。建筑业注册地总产值增长8%,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0%。

分类施策做亮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坚持以“产论英雄”,实施亿元楼宇培育、特色楼宇打造、老旧楼宇提升三大工程,“一楼一业”“多楼一业”打造特色楼宇集群,创新探索资产证券化、以租代售等模式加快楼宇改造升级。新培育税收亿元楼宇2栋,打造特色楼宇5栋,改造老旧楼宇10栋。总部经济。坚持资源向总部集聚、政策向总部倾斜、服务向总部强化,通过出让一宗产业用地、盘活一幢低效载体、推出一片风貌街区、提供一个优质网点、定制一套促进政策、组建一套服务专班等措施,定向招引和精准扶持高能级总部。新增总部企业、重点企业50家。

集聚集群做强产业发展平台。化龙桥国际商务区。坚持高端引领、龙头带动,建成投用企业天地9号楼,提速陆海国际中心裙楼开业、塔楼装修。新增国际贸易、软件信息、新兴金融等企业350家。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聚焦“3+X”产业方向,持续推进“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做优产业链、创新链、要素链、价值链。全力创建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导区。建成投用重庆信创产业交易服务平台,启动智慧园区建设。去化明日派等载体5万平方米。新增软信从业人员3000名。数字经济规模达180亿元。集中打造“重庆软件天地”核心区,全力创建中国软件名园。上清寺—大溪沟—两路口创意文体产业园。改造升级华安大厦等老旧楼宇3栋。建成重庆电影数字产业园等特色园区4个。集聚创意设计、互联网服务企业1000家。高品质建设大田湾体育产业园区,实施体育环路品质提升工程,举办精品体育赛事、打造体育品牌名片,集聚运动康复、体质监测等业态,引进体育总部企业5家。体育产业增加值达25亿元。环重医大健康产业园。支持重医及其附属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支持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建设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推动重庆中医骨科医院建设发展。建成环重医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引入生命健康、科技研发类企业50家。孵化培育成果转化项目5个。大坪商圈。聚焦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体验式的新消费需求,打造独特游玩、巡游表演等沉浸式消费新场景1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200亿元。菜园坝滨江新城。坚持站城一体、产城融合,把握重庆站启动建设机遇,发挥规划引领、谋划推动、计划调节作用,统筹红线内外各要素、站城各方面、规建各环节,全面拉开菜园坝滨江城焕新序幕。

(三)着力增效能、提环境,持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坚持“抓经济必须强主体”,一切围绕企业转,让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坚持稳商招商育商一体推进。优化企业服务。及时有效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措施和减负清单,支持存量企业做大做强。健全落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做实区领导牵头联系“多对一”“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强化招商引资。瞄准跨国公司、头部企业和产业链关键企业,开展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招引优质项目100个,市外到位资金额180亿元。细化梯度培育。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计划”,分类促进大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梯次发展,推动“小升规”100家、“规变总”20家。强化精准培育、上市资源储备,新增挂牌上市企业2家。

促进国企民企外企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协同发展。推动国企敢干。实施国企改革提效增能行动,促进国企提升主体信用等级,通过改造提升、重组整合等方式盘活资产,资产总额突破550亿元、增长10%。采取合作带动、融资拉动、基金撬动等形式,让国企在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中更好发挥支撑作用。推动民企敢闯。完善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机制,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实施民营企业“龙头引领”行动、“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加大民营企业市场开拓、企业融资、稳岗拓岗等支持力度。民营经济增加值达650亿元以上。推动外企敢投。深化外资“千企”服务行动,支持利宝保险等重点企业增资扩股、拓展业务。新增外资企业及分支机构80家。推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用好转贷应急资金、专属信贷产品等纾困措施,助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迅速成长。新增市场主体1.4万户以上。

打造国际化高水平营商环境。高标准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营造“渝中好办事、渝中办好事”“办事不求人、办事不找人”的氛围,让“同样条件成本低、同样成本服务好、同样服务机会多”成为渝中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聚焦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降成本、少跑路,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企业诉求直通车”,扩面“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改革事项,加快建设水电气讯“一站式”服务平台,让更多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搭建“信易+”创新应用场景,推广“信易贷·渝惠融”平台应用,成功创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依法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加快国际社区、国际街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建设,完善国际化购物、休闲、娱乐等生活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

(四)着力强功能、提品质,持续推动城市更新提升。深化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坚持“整体更新、综合整治、风貌保护”三条路径,统筹“留改拆增升”五大举措,全面提升城市形态、功能业态、发展生态。

着眼产城融合实施更新提升。突出城市规划设计引领,完成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加强城市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规划控制,优化提升城市色彩、建筑形态、立面风貌。坚持“投、融、建、运”一体,用好城市更新基金等,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分步实施“五大片区、十大项目”。扩容城市更新政策工具箱,争取项目、资金、政策等先行试点,优化土地、规划、建设等配套支撑。高品质推动以重庆长滨为引领的两江四岸治理提升,启动实施储奇门至朝天门道路下沉、珊瑚公园至朝天门防洪管控能力提升等项目,促进景观业态功能一体升级。深化大坪正街等10处整体更新地块功能研究,启动征收项目20个、25万平方米。

聚焦宜业宜居完善综合配套。探索未来社区模式,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5个、完工300万平方米,让国际村、大井巷等老旧社区更具“烟火气”“山城味”。全力服务保障渝湘高铁等45个市级重大项目,通车运行轨道5号线、18号线,新开通“小巷公交”线路3条,力促轨道与公交接驳融合。持续开展交通缓堵促畅和片区路网更新,治理交通堵点6处,全面贯通解放碑地下环道,完工解放东西路改造等重要市政基础设施项目9个。聚焦产业发展、便民利民和重要商圈、重要节点停车需求,坚持“忙时统筹、闲时共享”,充分整合停车场资源,利用边角地、闲置地等因地制宜新建停车位2000个。新建改建排水、燃气管网106公里,提速居民户内老旧燃气设施改造。加快5G基站、公共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国家级“双千兆城市”。

深化全域景区式、精细化城市管理。常态化落实“五长制”“门前三包”等长效机制,擦亮全国文明城区“金字招牌”。以商圈街区、景区景点等为重点,试点打造一批“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区域。注重干净整洁有序,实施道路平整等城市管理“十大行动”,高标准整治窨井盖500个,全面整治收束凌乱线缆、占用人行道箱体,违法建筑保持零新增。注重安全舒适景美,高标准实施大坪正街等4个路平整治项目,完成化龙桥雨水箱涵等市政设施整治提升项目18个,精致提升鹅岭公园、枇杷山公园,精美打造袁家岗游园等口袋公园4个、体育文化公园1个、山城花境4个、花漾街区(街巷)2条。

(五)着力留记忆、重传承,持续深化文商旅城融合。坚持文化引领、商业支撑、旅游带动,加快打造“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还原“老重庆”历史风貌。加快推进湖广会馆及东水门、鲁祖庙等传统风貌街区品质提升工程,让城市更具历史底蕴、烟火气息。实施太平门等10处古城墙保护工程。完成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旧址等文物保护修缮,建成开放澳大利亚公使馆旧址。打造红色基因传承区,整体提升“红色三岩”片区,精心实施重庆谈判纪念馆等8处革命文物利用项目。建设母城文化研究和展示中心,组建专业讲解队伍,阐释母城文化时代价值。

提升“新山城”文旅品质。大鹅岭山脊自然生态带。增设标识指引、导视导览,打通鹅岭公园、红岩公园等景区动线,提速印制二厂南区地块等项目建设,持续扮靓“轻轨穿楼”“开往春天的列车”“小黄楼”等网红景点,分类实施抗战文化缅怀、都市园林艺术、巴渝民俗体验等主题项目。两江滨江休闲产业带。提速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配合打造朝天门“入城仪式”,完工洪崖洞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全面贯通8.8公里长滨岸线,整体提升大溪沟、李子坝、化龙桥段嘉滨岸线。下半城历史人文风貌带。加快推进下半城一体化发展,整体升级十八梯、山城巷、白象街、东水驿、印制一厂等风貌街区,精心打造枇杷山休闲区、西部中医药产业园。

发展“最重庆”文旅产业。加快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主城都市游、大三峡游。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开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提升专项行动,规范建设10个精品都市旅游点位,串珠成链推出5条精品旅游线路。打造一批文创楼宇、企业、商店、产品,“一街一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和消费集聚区4个。做靓“跨年夜”品牌。提升发展文娱产业。建成较场口文娱广场高奢娱乐旗舰店,带动十八梯、得意世界等周边消费升级。新增桂花园等2个产业园区,打造大鹅岭艺术潮玩等5个特色集群。开展文化数字行动。深化数字内容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新型媒体、智慧广电、数字出版、网络视听等新业态,引进数字文化等重点企业10家。

(六)着力推改革、促创新,持续释放发展动力活力。坚持有解思维,强化改革破题,将改革创新成果更好转化为发展红利。

以数字化变革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提升“城市大脑”一网统管能力,提速构建整体智治格局。组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用好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和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推进“山城链”建设,强化数据整合、共享共用。推广应用“渝快政”协同办公平台和“渝快办”政务服务平台,促进政府系统业务协同高效。构建数字生活新图景。鼓励时代天街等应用智能交通引导,支持重百等布局智慧超市、乡村基等建设智慧餐厅,打造智慧社区、智慧校园、智慧医院等20个以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财税金融等领域重点攻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序疏解城市非核心功能,去化商业商务楼宇50万平方米。探索建立公务仓智慧管理集中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低效闲置、临时配置资产。

以投融资改革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投资优先、项目为王,大力开展抓项目促投资专项行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亿元以上。增强投资融资广度。探索资产证券化、股权投资等新型融资,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整合征收地块、产业载体等资源,高质量推动重庆长滨PPP等投资项目。提升资金匹配精度。坚持项目池、资金池、资源要素池“三协同”,优化财政资金、一般债券、专项债券等统筹分配,增强投资有效性。提升项目投资强度。适度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争取更多纳入上级“盘子”,储备库投资总额稳定保持1000亿元左右。推出一批招商推介示范项目,力促社会投资增长8%左右。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专班化推进173个续建项目、141个开工项目、126个前期项目,确保尽快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

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增添发展动能。推动机制创新。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思维,冲破因循守旧的条条、破除惯性思维的框框、摆脱墨守成规的束缚。建立部门和街道一把手例会、争先创优赛马比拼、最佳实践分析和典型问题案例复盘、“三服务”等机制,让干部敢为、部门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推动科技创新。围绕打造科创中心特色功能区,抓实高端研发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等33项重点任务,滚动实施96个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支持企业“揭榜挂帅”市级及以上重点项目。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科技型企业1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5%以上。

(七)着力强协作、促开放,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在深化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中厚植新优势、拓展新空间。

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协作。更大力度推动渝中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策划推进与成都市锦江区、青羊区及雅安市等地重点合作10项以上。依托成渝金融法院推进案件协同审理和金融司法协作。协同开展成渝双城消费节、成渝体育产业联盟大会。提速川渝一体化工业软件服务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落实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一批便捷生活事项。更强举措助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深化对口巫溪协同发展,高质量打造渝中·巫溪协同招商产业园,完成帮扶资金实物量4000万元以上。推进与武隆、忠县等“两群”区县战略合作,开展“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

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主动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RCEP促进中心等平台作用,着力集聚总部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商、平行车进口等贸易企业8家以上。提升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展示交易功能,支持外贸企业利用通道优势拓展东南亚市场,发展贸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通道经济。充分发挥马士基等链主企业作用,扩大物流与结算规模。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建设化龙桥自贸联动创新区,探索高附加值商品保税维修展销、保税店新路径。高标准实施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发挥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功能,积极推进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示范区建设。大力拓展商业、文旅等领域开放合作,引入中西部首个陀飞轮工坊等一批开放示范项目。

释放开放型经济潜力。实施外贸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国展实业等企业参与“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组团出海抢订单拓市场,外贸进出口额100亿元以上。加快数字文化出口基地等项目建设,服务贸易额、服务外包执行额保持全市领先。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推动莱佛士医疗中心等标志性外资项目落地,实际使用外资1.4亿美元以上,打造外资进入中西部地区首选地。

提升国际交往活跃度。深入推进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建设,吸引有关国家来区设立总领事馆和涉外机构,打造外事机构集聚区、涉外产业园。深入挖掘对外交往独特历史资源,推动重庆外交外事历史陈列馆、重庆对外文化交流基地、国际传播创新基地建设。举办亚洲企业大会、解放碑国际消费节等国际经贸文化活动30场以上。

(八)着力抓防治、保生态,持续擦亮生态文明底色。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的美丽渝中。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更新调整“三线一单”,培育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280亿元。推广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建材,置换纯电动公交车30辆。发展绿色金融服务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探索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金融规模达1200亿元。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完成能耗降低、碳减排和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深化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建设解放碑低碳商圈。

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强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治,严控扬尘、油烟、尾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完成“两江游”船舶尾气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5天左右。全面落实总河长令,持续深化河长制“四长联防”,加快大石化片区雨污分流改造,深入推进长江嘉陵江渝中段“一河一策”,“两江”渝中段水质总体达II类标准。深化“无废城市”建设,确保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安全转移处置率达100%。

整体提升生态系统韧性。深入开展6.3公里山脊线、19.1公里水岸线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美化绿化坡坎崖、绿地4万平方米。分类实施菜园坝等5段消落区治理和水域岸线管控。提质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重点生态工程,抓好长江“十年禁渔”。融合运用“海绵城市”理念,立足恢复原生湿地生态景观与生态系统功能,推动建设珊瑚坝湿地公园。

(九)着力兜底线、优服务,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打造渝中“品质民生”升级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增收。全面落实“降、缓、返、补、扩”系列政策,建成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20家,确保辖区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万人以上。组织开展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规定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领域“一金三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落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政策措施,促进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

兜住底线强化社会保障。实施社保扩面提质专项行动,稳步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落实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加强定点医药机构日常监管稽核。完善动态监测救助帮扶机制,高效落实困难群众救助“十条措施”。深化养老“四助”行动,接续实施“人生关怀”系统工程。强化妇女儿童、残疾人权益保障和关爱服务。认真落实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抚恤优待等服务保障,实现市级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整治住宅老旧电梯30台,加装老旧住宅电梯30台。加快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确保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10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巩固在90%以上。全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2.5个。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覆盖率达90%以上。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540户。建成“劳动者港湾”示范点5个。

优质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求精中学河运路校区等25个校园项目,深入推进办学体制调整优化、集团化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打造“15年高品质教育在渝中”。实施“乙类乙管”,高质量开展新冠疫情监测和分析,“关口前移”做好“一老一小”、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动态管理和健康服务,强化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防护,加强医疗救治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着力保健康、防重症。深入推进健康中国渝中行动,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建设,完善分级诊疗体系,推动社区互联网医院建设,新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0个以上。大力发展群众性、竞技性体育,提速挑花厂数字文化(体育)等文体设施建设,巩固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十)着力防风险、除隐患,持续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渝中。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优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群众安居乐业、城市安全运行、社会安定有序。

精细推进基层治理。建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区,固化形成一批长效工作机制。注重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负,高效整合区、街道、社区、网格、楼栋“五级”力量,提高基层战斗力和群众工作能力。深化“五社联动”、“6+5”基层议事协商法,拓展“三上三清”“三事三色”“七铺联防·一格共治”等治理经验,打造社区“法律之家”13个,新增“渝中怡家”综合服务体12个。规范打造街道社会治理中心5个。

精心筑牢安全防线。以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为统领,常态化开展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坚决防范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完成110栋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整治。升级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组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成区级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提升源头治理、风险防控、监督管理、应急救援整体水平。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积极争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精准抓实风险防控。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持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深入开展“全民反诈”等专项行动,确保刑事案件、八类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稳步提升。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目标在前,使命在肩。我们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快建设为民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以赶考的清醒当好“三个务必”的答卷人。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持之以恒提高“政治三力”,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区委工作安排。持续深入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全面彻底肃清邓恢林流毒影响,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

坚持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全面深化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筹备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持续推进政务公开。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加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合法性审查。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行政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率达100%。

坚持把效能建设落到实处。始终保持奋进者姿态、创造性张力,对理念、方法、机制进行全方位、系统性、重塑性变革。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敢闯“无人区”、驶向“新蓝海”。注重学习提能、实践赋能,增强专业素养、综合能力。突出聚焦特色、唯实争先,拨亮点、攻难点,创造更多具有渝中辨识度的成果。树牢时间观念、效率意识,说了算、定了干、马上办。强化专班推进、闭环落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项目化+清单化+专班化”推动工作快落实、真落实。

坚持把廉政建设抓细抓实。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筑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堤坝,持续有力纠治“四风”。精打细算过“紧日子”,持续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非急需支出。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坚决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一体推进、有效贯通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坚持把凝聚合力贯穿始终。树立大局观、系统观、全局观,强化跨领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推进。以民主集中凝聚智慧,以政府协商增进共识,珍视专家学者、专业机构、企业家资源,激发全社会团结奋斗的精气神。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始终同人民群众、企业家、劳动者一道拼、一块干、一起奋斗。

各位代表!新时代承载着新的梦想,新征程呼唤着奋斗激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谱写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渝中发展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名词解释

1.四化:是指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

2.四区:是指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

3.红色三岩:是指红岩、曾家岩、虎头岩。

4.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是指中国和新加坡在中国设立的第三个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以重庆市作为项目运营中心,以现代互联互通和现代服务经济为主题,全面开展金融服务、航空、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四个重点领域的合作。

5.自贸试验区:是指由国务院批准设立,试行特殊贸易、投资与金融政策,率先探索政府管理模式改革的指定区域。

6.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就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要部署。重庆市重点围绕科技服务、租赁和商业服务、教育、金融、卫生和社会工作、电力电信等重点领域开展。

7.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2021年6月,重庆、四川两省市联合印发《加强重庆成都双核联动引领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共同打造城市消费品牌,推动国际品牌中国区总部落户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推动解放碑—朝天门、春熙路—太古里世界知名商圈建设”。2021年10月,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方案明确,解放碑片区以解放碑国家级示范步行街为核心,建设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打造具有高度国际认同感和本地归属感的国际消费重要目的地、巴渝特色文化体验地。

8.重庆中央法务区:根据《建设西部法律服务高地规划(2021-2025年)》,在市委政法委、市司法局的支持下,以渝中全域规划建设重庆中央法务区,推动政务、商务、法务融合发展,打造服务重庆、辐射西部、全国一流的法律服务高地。

9.重庆软件天地:2022年7月27日,渝中区与市经信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市经信委授牌渝中区打造“重庆软件天地”,即以重庆总部城数字经济产业园、化龙桥国际商务区为“核”,拓展上清寺、大溪沟、两路口、解放碑及朝天门、下半城片区,建成集总部基地、产业园区、加速器、孵化器为一体的重庆软件产业发展高地。

10.“满天星”行动计划:为深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壮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2022年7月15日,市政府出台《重庆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人气聚起来、楼宇用起来、产业兴起来”总体要求,提出到“十四五”末,全市软件业务总规模达5000亿元,行业发展整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2022年9月26日,渝中区出台《重庆市渝中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满天星”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明确“3+X”产业方向,着力抓场所、抓场景、抓企业、抓人才、抓机制,全域打造“重庆软件天地”,明确到“十四五”末,全区软件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

11.“43+18+12”促进经济恢复发展举措:是指渝中区贯彻落实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43条、贯彻落实促进消费恢复发展18条、贯彻落实支持个体工商户和中小微企业发展12条。

12.四久工程:是指久划不拆、久拆不完、久拆不建和久建不完工程。

13.RCEP:是指由东盟发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十国共15方成员制定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

14.“黄金十二条”人才政策:是指渝中区为营造“近悦远来”人才发展环境,出台的系列人才政策,包含团队引进、购房补助、岗位津贴、引才奖励、科研工作站支持、博士后补贴、培训支持等内容,构建形成了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政策服务体系。

15.“三师”进社区:是指推动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深入基层、扎根社区、服务群众,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助力共创高品质生活社区。

16.五大片区:是指解放碑—朝天门片区、上清寺—两路口片区、菜园坝片区、大鹅岭片区、大坪片区。

17.五长制:2018年以来,为改善环境、服务民生,切实解决城市治理顽疾,渝中区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城市综合管理街长、路长、巷长、楼长、店长“五长制”。

18.三水统筹:是指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

19.四长联防:是指渝中区贯彻落实河长制,推行的河长+警长+检察长+河段长联合巡河、查河,防治水资源、水域岸线、水污染、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的协作机制。

20.两网融合:是指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融合发展,推动生活垃圾末端处理的减量化和再生资源回收的增量化,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

21.劳动者港湾:是指为户外劳动者免费提供临时休息的服务场所。

22.“人生关怀”系统工程:是指在渝中居民出生、入学、结婚、生育、节日、养老、重病、临终等人生中的重要节点,向其赠送“出生礼包”“启蒙礼包”“励志礼包”“新婚礼包”“百岁寿星礼包”等。

23.社区养老“四助”行动:是指养老助餐、助浴、助医、助学“四助”行动。

24.教育“双新”“双减”:“双新”指新课程、新教材;“双减”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25.六治融合:是指以政治、综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构建“六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26.七铺联防:是指由相邻的7家商铺组成联防小组,设组长1名,成员6名,每天由一家商铺值班,主要组织开展治安巡逻、矛盾调解、环境整治、线索上报等工作,当遇到危险、困难,联防小组成员能立即予以支援、处置、上报。

27.社会治安防控“四张网”:是指治安防控“立体网”、动静结合“巡逻网”、智慧安保“管控网”、群防群治“防控网”。

28.五社联动:是指发挥社区居委会组织作用,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29.渝中怡家:寓意“渝中一家人”,是指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升级重构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通过拓展健康医养、休闲消费、人文教育、创新创业、民生保障等一系列应用场景,实现功能更齐全、环境更亲民、服务更多元的“家门口一站式”高品质社区服务。

30.十五条硬措施:是指为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国务院安委会出台十五条硬措施,即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严格落实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严肃追究领导责任和监管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必须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深入扎实开展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牢牢守住项目审批安全红线、严厉查处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资质行为、切实加强劳务派遣和灵活用工人员安全管理、重拳出击开展“打非治违”、坚决整治执法检查宽松软问题、着力加强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建设、重奖激励安全生产隐患举报、严肃查处瞒报谎报迟报漏报事故行为、统筹做好经济发展、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

31.六个坚决防止:是指坚决防止突发规模性疫情,坚决防止影响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事件,坚决防止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坚决防止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坚决防止暴力恐怖袭击和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坚决防止网络舆情事件。

32.十大提振行动:是指区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消费复苏提振行动、投资拉动提振行动、产业升级提振行动、数字赋能提振行动、城市更新提振行动、以文兴城提振行动、扩大开放提振行动、营商环境提振行动、民生品质提振行动、风险防范能力提振行动等十大提振行动。

33.一会一节:是指重庆都市旅游节暨城际旅游交易会。

34.金融服务港湾:是指由人行重庆营管部审批,渝中区政府支持,驻区银行网点设立专区专柜,为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集政策宣传、信贷培育、融资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金融服务,探索破除政银企信息不对称梗阻,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35.信易+:是信用建设的重要抓手,政府结合“信易+”系列场景,通过优先办理、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免交押金、先享用后付费等形式激励市民的守信行为,让市民切身体会到诚信让城市更便利,使诚信流淌在城市的血液中。

36.小巷公交:是指在常规公交车型无法通行的次支道路上,投入小型纯电动公交车,弥补常规公交车型无法通达狭窄、陡坡、弯急道路的短板。

37.山城链:是指以渝中区区块链技术及应用创新平台为基座,归集全市现有区块链平台,构建重庆市区块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山城链”,为各部门、各区县、各行业提供简单便捷、可复用的区块链技术和数据服务。

38.双千兆城市:是指5G和光网“双千兆”网络供给能力、用户发展状况和应用创新水平等达一定标准后,经工信部评估认定的城市。工信部《“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到2023年底在全国建成100个千兆城市。

39.“飞地”经济:是指在行政上互不隶属的两个及以上地区,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以各类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在平等协商、自愿合作的基础上,以生产要素的互补和高效利用为直接目的,在特定区域合作建设开发各种产业园区,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协调机制,实现互利共赢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40.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位于中国西部地区腹地,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目前形成了以重庆为运营组织中心、“13+2”个省区市(直辖市)参与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格局。

41.三线一单: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42.无废城市:是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43.“降、缓、返、补、扩”系列政策:降,即延续降低费率;缓,即加大缓缴社保费力度;返,即提高稳岗返还标准;补,即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补助力度;扩,即延续实施扩围政策。

44.一金三制:是指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开设农民工工资银行专用账户制、农民工工资执行银行代发制。

45.“6+5”基层议事协商法:是指“六议五步”议事工作法,协商前,进行“提议”“审议”;协商中,采取陈述—询问—讨论—协商—结论“五步法”,开展“群议”“合议”;协商后,落实“决议”“评议”。

46.三上三清:是指“上门”做到情况清楚、“上路”助推环境清爽、“上心”保持干群“亲清”。

47.三事三色:是指将群众诉求和矛盾问题按照“公家事”“大家事”“自家事”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建立“红色”挂号办、“橙色”紧盯办、“黄色”积极办分级办理机制。

48.枫桥经验:1963年,毛泽东同志就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作出批示、要求推广。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相关新闻:

一图读懂 |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
定了就干 干就干好 渝中全力抓好政府工作报告171项目标任务落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