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成情况

来源:渝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1-10-19 10:13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2020年,全区上下积极应对风险挑战和大战大考,坚持抓六保六稳,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8%,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为十三五收官划上了圆满句号,推动渝中发展迈上新台阶、站在新起点。主要做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把握全局一域,发展步伐更加坚实在全国、全市发展大格局中找准方位、积极作为,发挥重庆母城优势,体现中心城区担当。

从全局谋划渝中未来围绕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这一主线,紧扣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推动渝中各项工作育先机、开新局。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建立成渝核心商圈联盟联动机制,与成都锦江等区在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多领域合作走深走实。深度融入“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精心谋划“十四五”时期渝中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全面落实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等系列会议精神,高位策划建设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承接“长嘉汇”规划,以开发区模式强力推动解放碑朝天门一体化发展,梳理形成“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项目111个、总投资规模约160亿元。

行动服务全市大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全区动员、全员参与,1.5万余名机关干部、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逆行出征、连续战斗上演了一出生死时速的抗疫大战,我们在全市率先实施小区封闭管理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用十天时间做到了新增病例零增长,守卫了重庆母城安全。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第一时间全面取缔活禽活兔交易宰杀、强力整治搬迁西三街水产市场,为全市提供了经验借鉴;提前谋划加快复工复产,创新承诺信任制在全市推广面对历史罕见汛情,迅速启动一级响应,全区干部职工连续42天坚守岗位、奋战前线,用最短时间抢通滨江道路、恢复交通和生产生活秩序,实现了人员零伤亡、灾害零次生我们扛起经济大区发展重任,疫情洪灾下,率先实现经济恢复增长,助力全市经济发展增速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抢机遇推动全区发展积极对接争取支持,与30余个市级部门、金融机构、总部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务实深化多领域交流合作。加强政策研究、项目策划和汇报衔接,争取抗疫特别国债、专项债等上级资金57亿元,两江四岸黄金旅游带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借势借力,成功举办重庆解放碑论坛、未来金融圆桌等论坛峰会活动20余场,规模、效果均超出预期、反响强烈。强化宣传推介,全市文旅双晒活动晒出渝中魅力荣获最佳传播奖解放碑、洪崖洞、重庆来福士成功入选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城市美誉度持续提升。

(二)坚持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优化提升主导产业的基础在巩固,优势产业的动能在累积,服务业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

主导产业提质增效金融业支撑作用强劲,成立重庆高级金融研究院、解放碑金融发展顾问委员会,新落户市级以上金融机构8家,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代理证券交易额再创新高,绿色信贷余额、发行绿色债券规模均居全市第一,金融核心区地位得以巩固发展。商贸业逆势增长,联动商圈、商场、商户开展游母城、享美食、购潮品促销,10户重点企业先后落地,8家国际知名品牌、29个品牌首店相继入驻,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突破3000亿元。文化旅游业复苏回暖,全市首个城市候机楼在重庆来福士投入运营,李子坝等热门IP提档升级,洪崖洞重逢1980生活情街区、联合国际凤凰艺术中心等新场景新体验持续引流,实现旅游收入323亿元。

优势产业接续发力专业服务业汇聚高端,新引进全球知名五大房地产顾问商行之一的高力国际等重点机构6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6.1%。数字经济亮点纷呈,在全国率先成立省级区块链产业创新联盟,发布重庆区块链公共服务平台渝快链,制定全市首个区块链地方标准,软件和信息服务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31.4%。大健康产业持续蓄能,国内最大生物样本库张江生物银行签约落地,全市首个“医疗+商业综合”医疗中心开业运营,集聚眼科、美容、口腔等特色专科医疗机构110余家,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5%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其他产业较快增长。

产业能级不断增强坚持一家总部就是一个集群,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5家、总部企业50家,在区总部(重点)企业产值逾3400亿元。坚持一个平台就是一个龙头,新落地平台型企业20家,苏宁易购、阅淘网等电商平台不断壮大,全区网络零售额增长50%。坚持一栋楼宇就是一个园区,在全市率先成立楼宇经济促进会、楼宇联盟、重点楼宇企业服务驿站,改造升级老旧商务楼宇11栋,税收亿元楼宇达40栋,荣获2020中国楼宇经济领军发展城区。

(三)突出经济功能,片区发展提速提质优化布局四大功能板块范围,调整完善管委会职能职责,产业集聚功能不断强化。

一体发展解放碑朝天门现代金融、高端商贸、国际交往等优势巩固提升。高品质打造解放碑全国示范步行街,高层楼宇商业裙楼灯饰亮化升级,完成20栋楼宇屋顶美化,改造提升成果亮相进博会,步行街客流量突破1.5亿人次。万摩、复地金融中心等载体相继竣工,世贸大厦等商务楼宇综合整治顺利完成,解放碑—朝天门金融大道项目基本完工,引入华为高端体验店等首店20余家,解放碑服务贸易产业园服务贸易额居全市第一,解放碑商圈始终引领着时尚前沿、消费潮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0亿元。

提速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一批老建筑彰显古风貌、成为新街景,获评市级文化旅游示范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核心区顺利完工、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山城巷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基本建成,后街影视创意产业园投入运营,打造形成厚庐、火柴坊、较场口城市阳台等个性化小地标”,引入山水城公司等龙头文旅企业15储奇门等区域功能转型、业态提升步伐加快,菜园坝片区规划设计、重庆站枢纽设计方案有序推进。

创新发展大石化新区新兴产业示范区加快形成。化龙桥国际商务区,陆海国际中心、市中医骨科医院化龙桥新院区建设提速,化龙桥服务贸易产业园服务贸易额居全市第二。环重医创新生态圈,设立首期1亿元环重医创新创业基金,培育引进34家重点企业,重庆医科大学肿瘤免疫治疗等项目落地转化。总部城数字经济集聚区,建成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展示中心,国家信创产业基地投入运营,园区楼宇入驻率超80%。大坪商圈,时尚潮流消费、创意文化消费和体验式、个性化消费繁荣发展,时代天街日均人流量30万人次、年销售额稳居全市单体商业第一,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亿元。

优化发展电子商务和创意产业园科创、文创产业集聚度稳步提升。顺利完成地产大厦等楼宇改造升级,合景天銮、重庆中心等载体提速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园5G直播带货基地等特色园区加快发展,E+D5等一批众创空间释放双创活力,新增企业856家,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产业规上企业营业收入115亿元,重庆文创互联网楼宇产业园荣获2020国家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

(四)注重内外并举,招育稳一体推进创新招商、育商、稳商全流程工作机制,招大引强落地企业105家,新增场外市场挂牌企业7家,累计挂牌上市企业达89家。

招商引资有质有量坚持精准招商、专业招商,区领导带队赴北上广深等点对点招商,十个招商组一对一招商,落地重点项目35个。建成投用渝中招商中心,举办云签约等系列活动,签约市外项目正式合同额426亿元,市外到位资金185亿元,综合考核居全市前

育商扶商精细精准坚持定向扶持、分层培育、梯度孵化,推动企业上云、上规、上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兑现产业扶持资金6.2亿元,推动93家企业小升规15家企业规变总,市场主体新增1.36万户、注销数量同比下降15.6%。成立企业上市工作专班,推动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进入创新层,新增市级储备企业4家,秀商时代、千叶眼镜加快上市步伐

稳商安商用情用力坚持可以可以也可以理念,着力优化营商环境,25名区领导带队服务400余家重点企业和1400余家规上企业,协调解决企业疑难事项万余件。积极开展战疫情·送温暖企业服务行动,针对性出台共渡难关十五条等系列政策,设立中小微企业信用贷和转贷应急周转金,发放助企贷4亿元、保稳促增财政专项资金1.2亿元,累计减免缓税费50亿元。

(五)立足深耕精耕,城市品质持续提升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98个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5亿元,推动城区颜值气质更加彰显。

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坚持民生为先、发展为要,编制完成城市更新专项规划,精心描绘两江四岸美丽画卷,开工建设朝天门一号工程全面推进21个核心区项目启动实施169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加快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渝湘高铁、解放碑地下环道三期等一批重大功能项目快速推进,轨道1号线朝天门站建成通车,红岩村大桥合龙,曾家岩大桥主线通车,新建改建排水管网、燃气管网21公里,新增5G基站404个,建成投用全市首个5G智慧展厅,在全市率先实现5G网络规模组网全覆盖,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人文渝中”更具魅力用好红色资源,加强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红色三岩保护提升,梳理工作清单100项,高标准打造红岩公园。立足重现新中国西南大区风貌,有序推进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片区保护提升,大田湾、马鞍山等一批改造工程进展顺利。鲁祖庙传统风貌区协调区主体完工,胜利巷老街区基本建成,戴家巷崖壁公园投入使用,老街、老巷焕发新风采。完成15处文物保护修缮,母城文化研究取得新进展。精心打造《巴渝十二景》等文旅体验项目,举办文创产品设计创意大赛广受好评

城市管理规范有序全面推行全域景区式、精细化管理,城区更加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制定出台环卫、市政、绿化等管护标准,亮化彩化街巷园林绿化美化坡坎崖共计15.4万平方米,整治美化198栋楼宇屋顶,完成李子坝等10个灯饰项目,沿江楼宇灯饰纳入市级两江四岸夜景灯饰联动联控,解放碑、朝天门、时代天街等重点区域更加精致、靓丽。坚持三个一样标准,扎实开展城市管理八大专项行动马路办公巡查解决问题20.8万个,攻坚拆除违法建筑6.9万平方米,城市管理综合考核全市前列。

生态环保加力见效聚焦水里”“山上”“天上”“地里,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圆满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生态环境损害追责案件实现零突破。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大长江入河排水口排查整治力度,零容忍查处违反长江十年禁渔案件160件,两江渝中段、大溪沟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PM2.5平均浓度下降16.7%、首次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5天。

(六)着眼动力激发,发展潜能持续释放坚持把改革开放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发展后劲有效增强。

创新发展深入推进以创新积蓄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建成超声医学工程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增市急危重症等6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培育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9.5亿元。渝中人力资源峰会首次纳入重庆英才大会,设立2000万元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培育引进高精尖人才160余名,途作林杰、中机高科等入选全市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建成智慧景区5个、智慧社区22个、智慧医院6家、智慧校园10个。

重点改革蹄疾步稳扎实推进区委50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四久工程处置3个,淘汰低端低效市场6个,招商去化商业商务楼宇70平方米。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在全市率先开展“互联网+”门诊医保服务试点,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监管首创经验在全国推广,全市首张融资租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在区发放,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覆盖率超过96%深入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组建三家专业化国有公司,35家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国有企业资产规模突破400亿元。

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全面融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域纳入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率先出台稳三外十条政策,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出口额增长17%。发挥开放平台辐射带动优势,推进自贸试验区和中新合作项目一体化发展,自贸试验区落地重点项目50个,中新合作项目跨境结算资金规模突破2300亿元。提升交流层次拓宽合作领域,圆满完成15批次外国政要来渝参访接待保障工作,高品质开展国际活动26场。

(七)夯实基层基础,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认真做好服务管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坚持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优化调整社区设置,推行全域网格化管理服务,建成一体化、多功能网格960个,解决民生服务、环境整治等事项5万余件,街道统筹执行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开展“三上三清”社区服务行动,深化“党建+物业”管理模式,新增社区便民服务中心9个、社区物业服务中心50个,培育品牌社会组织8个,实施社会工作服务项目30个,渝中怡家建设入选全市十佳社区治理创新案例,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民生民利不断改善坚持从困难群体入手,坚决打赢对口帮扶·城市解困攻坚战,助力巫溪成功脱贫摘帽,发放低保等各类救助帮扶资金1.45亿元,保障5891双困家庭住有所居。坚持从群众关心问题着眼,城镇新增就业5.7万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6%,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20个、社区护理站40个、社区食堂15个,解放碑沧白路社区建成全市首个地标性国际化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坚持从具体工作抓起,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圆满完成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15件民生实事。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10个学校建设项目完工,成功申报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高考本科上线率高于全市32个百分点。健康中国渝中行动加快实施,重医附属儿童医院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三级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全市首个居民自助健康服务平台上线启用,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科学、文化、体育等工作继续加强,新增市级科普基地4家,开展文化体育惠民活动300余场,安装更新社区全民健身路径60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七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审计、统计、档案、保密、编制、史志、人防、退役军人、机关事务、工会、妇女、儿童、青年、关心下一代、老龄、慈善、残疾人、红十字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社会大局平安稳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大力气巩固安全生产基本面,实施水电气安全隐患百日攻坚,完成216栋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隐患专项整治,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扎实有效,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形势稳中向好。积极开展信访存量清仓见底四重攻坚专项行动,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市级交办信访案件办结率100%。金融风险有效防范,妥善化解非吸积案11件。坚决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完工雪亮工程,建成全市首个反诈骗中心,刑事案件发案率连续5年下降,群众安全感指数达到99.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