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完成情况

来源:区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26 12:03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2021年,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渝中高质量发展见到新气象、迈上新台阶。

(一)开局发展势头良好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有限空间内全面挖掘增量、优化盘活存量,千方百计强基础、保增长、添后劲。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圆满完成年初既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二)重点产业升级发展聚焦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金融、商贸“稳”的基础在巩固。新增市级以上金融机构10家,绿色信贷及债券余额总规模超1100亿元,跨境结算资金规模突破4000亿元、居全市第一,存贷款余额达1.18万亿元。“四首经济”“夜间经济”蓬勃发展,西南纺织原料交易中心等供应链平台、洋码头等独角兽企业相继落地,打造来福士探索仓等特色消费场景15个,新引进国际知名品牌10个、首店品牌70家,获评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八。新兴产业“进”的动能在增强,获评全国五大区块链核心集聚区、重庆市工业软件产业园。

(三)城市品质稳步提升启动朝天门—解放碑—通远门“第一街”规划编制,精心策划重庆长滨、大鹅岭景区概念方案。嘉滨岸线贯通工程开工建设,东储段岸线完工开放,珊瑚公园改造初见形象。启动解放碑等5大片区、40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双钢路小区更新改造获央视新闻联播宣传报道。获批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下足绣花功夫,深入实施城市管理“八大行动”。中山四路等道路沿线环境品质全面升级,两江沿线楼宇立面和灯饰精致提升。创新“四长联防”,推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城市管理综合考核稳居全市前列。

(四)人文气质持续彰显坚持以文兴城推动母城历史文化传承复新。完成聚兴诚银行旧址等文物保护修缮、中法学校旧址等革命文物修缮开放,重庆大轰炸遗址陈列馆等文博场馆对外展陈,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片区风貌保护提升加快推进。新华日报总馆旧址等56个“红色三岩”项目顺利完工。创新打造“云端”“江岸”“步道”等特色消费场景,推出“百年老巷前世今生”等精品文旅线路。十八梯、山城巷等传统风貌区国庆节日期间接待旅游人数近90万人次,戴家巷街区“晚上看一片灯火、白天看一道风景”,佛图关“开往春天的列车”成为山城新名片。全区实现旅游收入418.3亿元。

(五)发展后劲不断夯实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运营中心揭牌亮相,自贸区改革试点任务全面落实,探索涉外法律服务新模式入选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案例。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工业软件大会、第一届中国城市商圈发展大会、新加坡在华知名企业重庆行等活动。一体推进招商育商稳商,英国商会等8家涉外商会协会陆续入驻,新落地正威国际等项目107个,市外资金到位额174亿元。重庆数字商务产业园等市级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新改建商业商务楼宇45万平方米。

(六)民生民利持续改善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超96%,保障5900余户“双困家庭”住有所居,完成老旧住宅加装电梯51台。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建设深入推进,系统整治“公参民”学校,扎实推动教育“双减”任务落地,全面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3个,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国内发达城市中心城区水平。

(七)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推行全域网格化管理服务,“党建+物业”管理质效提升,79个社区环境和物业管理委员会实现全覆盖。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顺利完成。保持高度重视、高度警惕、高度负责的状态,精准有效应对多地散发疫情影响。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宣传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行动,整治288栋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攻坚拆除可燃雨棚10万余户,专项治理“住改仓”突出问题2800余户、创新运用智慧平台全过程监管。圆满完成各类重大安保任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