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强调,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渝中区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的中心,有着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重庆与世界》记者就渝中区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相关问题,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
《重庆与世界》:渝中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中的中心,这一区位优势如何转变为发展优势?
黄玉林:渝中区区位特殊、地位重要。我们必须坚定扛起责任,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一是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渝中区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0%以上。我们将坚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巩固和放大渝中金融中心、商贸大区、商务强区优势,在重庆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展现渝中作为、体现渝中贡献。二是发挥山水人文优势。渝中地处长江、嘉陵江交汇,拥有3000年江州城、800年重庆府的深厚人文底蕴。我们将精心打造“人文渝中”,高水平推进“两江四岸”提升,做靓长嘉汇城市功能新名片。三是发挥开放平台优势。我们将依托自贸试验区和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开放平台,用好外事、外贸、外资资源,持续提升渝中国际化水平。四是发挥综合配套优势。
我们将对标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精雕细琢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做好疏解、转型、升级、创新的文章,把短板补齐,把品质做精,扮靓集中展示“山清水秀美丽之地”魅力的“重庆客厅”。
《重庆与世界》: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当中,渝中区有着怎样的发展定位?
黄玉林:市委、市政府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规划中,明确了渝中在“一区”中的重要定位。我们将始终牢记“重庆母城、中心城区”的责任担当,注重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力投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大局,聚焦高质量发展,深耕精耕渝中,推动服务业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打造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窗口区、“近者悦、远者来”美好城市示范区,全力推进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区建设。
《重庆与世界》:就渝中区而言,在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亟待突破哪些方面?
黄玉林:一年来,成渝合作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一个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已经形成。我们将增强机遇意识、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功能,搭乘“成渝”快车,着重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城乡建设走深走实、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保联建联治、改革开放共促共进“六大任务”上用心用力求突破,推进机制化、政策化、项目化、事项化落实落地。
(转自《重庆与世界》 冉隆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