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中山四路焕新颜:道路更宽敞 环境更整洁 出行更舒适

来源:重庆渝中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10-23 06:30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典雅、古朴、文艺范儿十足的中山四路,一直以来都是游客来渝的必打卡地,漫步在“最美中山四路”,让人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什么是“岁月静好”。日前,据渝中区城管局消息,中山四路经过一个月的升级整治,路面换了“新装”,道路空间得到净化,视觉感官进一步提升,出行环境也变得更舒心。

改造升级,中山四路换“新装”

“中山四路我走了几十年,现在很明显的感觉就是人行道高度升高了,地面很平整,下雨天这个砖能吸水,走路都不会溅得一腿的泥巴了。”市民刘大爷满意地说。

记者在中山四路看到,经过整治改造后的中山四路“颜值”更高,茂盛的黄桷树荫下青石铺地,路面宽敞又整洁,与中山四路民国风建筑相辅相成,为市民、游客带来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据了解,中山四路道路已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交通量的增长快速导致路面不堪重负。其中,车行道“补丁”过多,表观陈旧,局部路面沉陷、裂缝,路面凹凸不平,行驶质感欠佳;人行道铺装表观陈旧、规格不一,地面和路缘石被黄桷树树根胀裂、拱起,无障碍设施不完善,人行道空间拥挤,行人通行不畅。鉴于此,中山四路的修缮整治势在必行。

“这次整治,我们紧紧围绕‘路、树、灯、车;井、杆、线、牌;箱、亭、栏、桩’12要素进行。针对车行道不同路基结构病害,采用ATB沥青碎石或混凝土对车行道路路基进行补强,提升道路使用性能;人行道则将原有透水砖统一更换为仿生态石材透水砖,检查井井盖统一更换为隐形井盖,同时更换破损路缘石、树池,完善无障碍设施。”渝中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改善道路拥挤状况,增加视觉通达性,渝中区城管局还进行了树木修剪、杆体整合、箱体迁移、隔离护栏优化,杆体数量由95根降为46根,并完成两侧行道树修剪178棵;积极统筹相关单位,同步完成650米漏气天然气管道的替换,完成1064米破损、堵塞排水管网的非开挖整治等,整体提升了城市安全运行和城市防涝能力。

攻坚克难,城管高效行动

众所周知,中山四路沿线红色旅游景点丰富,周边中小学众多,白天尤其是早晚高峰人流量及车流量压力较大,那么,如何保证施工期间道路的正常通行?如何减少噪音灰尘文明施工?如何解决复杂的道路建设条件?这些都是中山四路工程面对的建设难点。

针对保通压力大、交通组织复杂这一情况,渝中区城管局根据车行道、人行道两部分具体情况采取举措。车行道部分,仅封闭作业区,采用半幅封闭、半幅放行的交通组织方式。同时,因相邻两段道路施工进度不统一,路面形成坑槽影响车辆通行,用AC沥青料补平坑槽,保证白天正常通行。人行道部分,则用水马将施工区域与人行区域进行分隔,让行人正常通行。

出行问题解决了,交叉施工多、施工组织难度大、道路结构形式多样、建设条件复杂才是施工过程中难“啃”的硬骨头。为尽量减少天然气、多杆合一、排水管网、车行道、人行道等9个整治内容交叉施工的影响,渝中区城管局对施工组织计划从全局角度进行统筹安排,将人行道划分4个区进行分部施工,并按道路结构层由下到上的先后顺序,让天然气和多杆合一率先进场,车行道与人行道见缝插针,其他作业在有空闲作业面时及时开展,保证无缝衔接。与此同时,在整治工程中,设计、检测单位全过程跟踪参与,及时调整整治方案,清除道路条件为施工带来的阻碍。

为擦亮工地“脸面”,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施工作业场景,渝中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每天早上都会对车行道和人行道进行清扫保洁,保证车辆和行人通行时干净整洁;对现场施工人员要求统一着装,保证交叉施工现场管理有序;对扬尘和噪声管理也严格要求,每晚12:00后禁止噪声大的机具作业。

在克服了各种施工难题后,中山四路道路整治工程得以按步推进,并在一个月的时间如期完工。升级后的中山四路,路面平整开阔,两旁的黄桷树一路整齐地向前延伸开去,令人赏心悦目。

来自江苏的徐女士第一次到重庆就被中山四路的美吸引了,她赞美道,“中山四路整体看来干净整洁大气,景色建筑有一种说不出的和谐,怪不得这么多电影在这里取景,确实很漂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