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渝中区在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终期评估结果中 排名综合试点城市全国第一

来源:重庆渝中 发布时间:2024-06-13 11:33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日前,中央网信办等1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试点终期评估情况的通报》,渝中区获评综合试点优秀等次,排名综合试点城市全国第一,相关试点经验被编入《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发展报告(2023)》。

近年来,随着智博会成果的持续落地,一大批数字经济产业拔地而起,其中区块链尤为显眼。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渝中基础扎实、优势明显、前景广阔。

早在“十三五”期间,渝中区便紧紧抓住区块链技术这个新风口,于2017年聚力打造以区块链为龙头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同时,联合重庆市经济信息委、重庆市大数据发展局等部门,在全市率先共建了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以排头兵身份引领全市区块链产业发展。2020年,基地升级为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力区块链,渝中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路径。

在渝中,这里有全国首个具备政府职能的省级区块链产业园区管委会、首个省级区块链产业创新联盟、全市首个区块链人才培训中心。在产业布局上,渝中区已形成以区块链、工业软件、信创产业为核心的“3+X”软信产业发展体系,2023年软件业务收入突破350亿元,荣获中国产业区块链城市核心聚集区、国家专用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基地等金字招牌,为数字重庆建设注入新动能,为区块链发展贡献渝中力量。

产业要发展,企业尤其是优质企业,是关键要素。渝中区因地制宜绘制产业图谱,精准开展平台招商、生态招商、资本招商,完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服务—产业应用”链条,集聚趣链、浪潮等区块链企业(机构)200余家。同时,坚持“一企业一专班”,建立园区签约企业装修落户、运营管理等联系服务专班,规范和促进区块链技术及相关服务健康发展,以“店小二”精神为企业做好“保姆式”服务。

发展像区块链这样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是关键。为此,渝中区用好用活英才计划、渝中人才“黄金十二条”“青创十条”政策,建成区块链人才培训实训基地3个,培训区块链复合型人才400余名,推动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知名院校开设区块链课程,打造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构建“高层次—专业型—应用型”全周期人才体系。

自2022年1月成功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综合性试点以来,渝中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由区委网信办牵头统筹、20余家单位协同配合,打表推进、倒排时序,试点建设28个区块链应用场景,涉及金融服务、社会信用、电子政务等丰富类别,探索区块链在政用、民用、商用等领域的综合应用,取得一定成效。

结合行业发展堵点痛点,建成重点场景6个;结合渝中区沿江景点多、高层建筑多等特点,建成特色场景12个;结合社会基层治理难点,建设探索场景10个。这28个区块链应用场景均经深入调研业务需求,充分论证区块链必要性后形成整体方案,推动场景建设,覆盖区块链+政务、区块链+版权、区块链+生态环境、区块链+安全监管等13个领域,包括数据存证、溯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多种业务类型。

在《中国区块链创新应用案例集(2023)》名单中,渝中两项案例上榜,分别是区块链非羁押数字管控平台——“渝e管”、基于区块链信息共享的公积金多跨协同科创服务平台。

在加速应用落地开花的同时,渝中还在全市率先建成区块链技术平台,并在市大数据发展局的指导下,升级建设重庆市“山城链”,作为数字重庆的区块链基础底座,实现“一地创新、全市共享”;主动协同成都、杭州等试点城市,进一步推进“山城链”“蜀信链”“之江链”融通发展;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新、自贸等开放平台,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产业资源互通,合规有序探索打造跨境金融、贸易金融等区块链服务平台。

未来,渝中区将继续深度探索区块链技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强化特色应用打造和典型应用推广,进一步“真的用”和“用真的”区块链,持续推进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创新发展,为国家区块链发展贡献渝中实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