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梯片区地下有多个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防设施,经过半个世纪的沉寂,大多已不再使用,且存在年久老化、结构损毁等严重安全隐患。
这些弃用的老旧人防设施,对于十八梯片区地下轨道交通、地下道路、地下管网的“三层”立体建设工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防空洞问题不解决,施工安全就没有保障,工程进度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也对建成后的设施和建筑构成隐患。
截至4月底,在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推进过程中,经区人防办审核和安全评估后,已回填3个涉及施工建设的人防工程,其中1个涉及片区既有建筑维也纳酒店,2个涉及解放碑地下环道出入口建设项目,回填面积超1000平方米。
片区内除维也纳酒店外,还有一个既有建筑,即长滨大厦,位于十八梯片区靠近解西路部分。建筑四周均为施工区域,其中,两面相邻十八梯传统风貌区D区项目,另外两面相邻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
两个项目都与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开街休戚相关。“十八梯传统风貌区D区预计年底开放,与之配套的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的凤凰台路将同步建成通车。”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副主任陈迪兵介绍。
开街时间越来越近,项目推进更需提速。若在既有建筑四面开挖,将形成“孤岛”,建筑结构必定受影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只能“错时”施工。
陈迪兵说,维也纳酒店地下人防设施回填,确保了建筑的地下安全;建筑四周涉及十八梯传统风貌区D区建设的两面,已经加快施工进度;涉及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的两面,按下“暂停键”,待风貌区施工到标高±0.000(即地面标高)后,无缝对接开始建设,确保建筑安全。
与片区内的人防设施一样,十八梯片区地下管网分布复杂,建设年代久远、资料不全。截至目前,主管网方案在施工前已调整过2次,开始施工后又调整过3次,这也是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之一。
十八梯110KV输变电及电缆隧道项目,是片区及周边区域供电的有效保障,主要包括由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负责的十八梯110KV输变电站项目和由建工市政一公司负责的十八梯片区地下电缆隧道项目。
该电缆隧道要纵向穿过整个十八梯片区正下方,从解放碑地下环道进入,经十八梯110KV输变电站,从解西路穿出,跨越多个建设项目的施工场地。
“片区内要开挖5mX3m的电缆隧道,且因为项目建设时序调整、地下施工涉及多个作业面同时作业和文物保护措施等因素,不能使用爆破工艺,只能人工配合机械开挖,施工难度增大、组织更加复杂、进度较慢。”建工市政一公司项目经理蒋启伟告诉记者。
为配合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开街,地下电缆隧道要求今年5月底建成,交付给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进行电力安装;7月底前完成安装后,再返交给建工市政一公司,对地下管网等其他设施设备进行施工。
与此同时,需要与电力管网建设齐头并进的,还有水、弱电、气、通讯等管网铺设,且都要求建在片区公共区域,也就是片区道路区域。本就紧凑狭窄的片区道路,还要铺设这么复杂的管网,并确保在今年7月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
为此,建工市政一公司投入了更多机械设备和施工人员,赶工期、抢进度。“从纵向的地下到地上项目施工,再到横向的各节点施工,每个环节都确保无缝衔接。”蒋启伟介绍,因前期为片区重点建设项目“让路”,留给十八梯片区道路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建设的时间本就不多,按照“每月完成一个项目、每周开展一次调度协调、倒排工期到每天”的进度要求,现在项目内部各部分正齐头并进,确保如期完成建设。
十八梯片区内有10处文物及历史建筑,其中,文物保护单位4处,包括国家级文物——法国领事馆、市级文物——六五隧道惨案遗址等。地下及周边不全面开挖,不使用爆破工艺,监测文物建筑结构变形情况,施工确保在安全影响范围以内……多措并举,确保历史遗存安然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