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实录】瞄准文商旅城高度融合发展 释放文化活力产业潜力“母城”魅力——专访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主任高琳

来源:重庆下半城 发布时间:2021-07-16 11:28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近年来,下半城文化挖掘保护和活化利用,让人们又看见了历史,记住了乡愁,未来的下半城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惊喜? 记者专访了渝中区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主任高琳。            


记者:“十四五”期间,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在促进下半城发展中的重点方向有哪些?

高琳:“十四五”期间,历史文化街区将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走廊”和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为契机,重点抓好重庆母城文化展示区、菜园坝滨江城的建设发展。具体来看:

重庆母城文化展示区位于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也是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重点建设“两带七区”。“两带”指长滨路风貌带和解放东西路风貌带;“七区”包括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一厂影视园、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燕子岩-飞机码头传统风貌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

菜园坝滨江城以重庆站交通枢纽建设为契机打造。根据《重庆铁路枢纽规划》,菜园坝滨江城将带动周边区域城市更新,打造成以高铁、轨道、码头、公交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为核心,与周边滨江商业商务、人文高端社区协同发展的“站城景”融合门户区。

在具体实施上,一是在今年已成功创建重庆市服务业集聚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园的基础上,继续争创国家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二是建成一批以十八梯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传统风貌区、修缮完成一批以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为代表的文物和优秀近现代建筑,建设景区景点10个以上,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提高街区气质和颜值。

三是依托朝天门—东水门—储奇门岸线治理提升和长滨路下穿契机,优化交通组织、美化建筑立面、亮化岸线景观,做靓长滨名片。

四是强化文化旅游产业集聚,进一步提升文商旅城融合度。重点发展文旅融合、艺术品交易、影视传媒、数字文化等全产业链基地,落地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新建、盘活、释放发展载体100万平方米以上,培育税收亿元楼宇5栋以上,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

五是按照站城一体化、产城融合化,整体推动菜园坝滨江城开发建设,加快推进重庆站综合交通枢纽及片区整体更新,完成棚户区征收、市场搬迁、消落带整治,配合完成重庆站枢纽、老成渝铁路改造、成渝客专、渝湘高铁等项目建设,协同保障轨道18号线延伸段、2627号线及兜子背立交等项目建设,推动菜园坝片区整体改造、形象塑造、功能再造。

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高琳:今年,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计划完成招大引强15家,市外正式合同额55亿元,市外到位资金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主要有几个方面具体工作:

一是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建成一批历史文化风貌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主体完工,一二期年内开业。白象街、山城巷传统风貌区全面建成投用。推动中航湖广会馆项目年内复工。修缮一批历史文化建筑。太平门城墙公园、海关报关行、善果巷35号等十余处文物修缮完成,加快推进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保护修缮。实施一批环境品质提升工程。高标准完成解放西路文化大道品质提升工程,有序将“山城巷—十八梯—白象街”风貌区串点成线。加快推进重庆长滨项目,完成珊瑚公园、滨江公园、石板坡崖线、枇杷山正街环境美化等品质提升工程。同时,推动国铁集团按照“产城一体化”原则确定重庆站方案,加快推进菜园坝片区规划。

二是强化招商引资助推产业集聚发展。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将着力强化文化体验,目前落地的品牌中,博物馆及文化展陈类约占13%、文化演艺类约占21%、书店类约占3%、民宿类约占11%、餐饮类约占22%、零售类约占14%。通过引入重点文化品牌和代表性非遗传承人等,提供多元化有品质的文化体验消费场景。山城巷传统风貌区注重烟火气和国际化并存,传统与时尚共生,落地高端民宿品牌、高品质餐厅、书店,支持举办各类艺术活动。白象街传统风貌区布局“文化+”业态,引进西泠印社等专业机构,布局文创书房、文化艺术品拍卖、文创研发中心等,探索建设文化艺术品保税仓,发挥文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入密室联盟,打造全国最大的密室文化基地。一厂影视园落地虎牙直播西南总部等影视类文化项目3个以上,加速园区新闻出版、影视制作、传媒广告等产业集聚。通远大厦通过万商云集、不贰传媒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园。在解放西路沿线还将建设中医药博物馆,依托西部药城、重庆中医骨科医院、赵氏雷火灸等,打造集中医药历史文化展示、专科医院、专业市场、非遗体验为一体的储奇门中医药特色产业街区。此外,还将对外滩摩配市场等专业市场有序进行提档升级。

三是提升企业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稳重点。落实重点企业联系责任制度,坚持责任领导按月实地走访、责任人按需随时联系。利用各风貌区开业契机,搭建“一园区一平台”,会同市场监管局、税务局、人社局等在企业开办、减税降费、就业保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服务;搭建“企业服务平台”,定期举办企业对接会,帮助企业搭建供给关系,形成文化产业生态链,助推企业做大做强。抓好老旧楼宇提档升级,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持续优化巩固良好营商环境,助推企业扎根渝中。

记者:历史文化街区管委会在统筹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过程中,如何讲好历史故事,传承好“母城”文化?

高琳:街区范围内可见秦汉筑城、南宋鼓楼、明清衙署、开埠建市、抗战行营、人民公园等历史遗存,实景展示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的历史,让市民对历史记忆看得见摸得着。

一是强化文化展示。建成一批传统风貌区,例如建成十八梯、山城巷、白象街等传统风貌区;修缮一批文物和历史建筑,例如修缮老鼓楼衙署遗址公园、海关报关行、太平门等一批文物。

二是突出文化体验。打造一批文化场所,建设母城文化博物馆、十八梯记忆馆、山城巷故事馆、大轰炸遗址纪念馆、于佑任旧居、天风琴社、朱斌仁铜博物馆等文化展览展陈场所,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方式。挖掘一批历史文化故事,形成介绍街区历史文化的专业版和大众版等资料。培育一批专业组织机构,参与街区历史文化的发掘保护利用各项工作。

三是举办文化活动。通过举办荒野花园花卉灯光秀、母城文化影像展、傅榆翔油画雕塑作品巡回展、重庆大学建构季、城墙故事会、山城坝坝茶等活动,将文化故事生动有趣地进行全方位展示;加强宣传推广,通过新华网等央媒、重庆发布等本地媒体、重庆下半城微信公众号等多级多种媒体的宣传报道,将街区的历史文化向国内外进行展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