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渝中区城管局把建筑渣土治理,作为持续提升城市综合品质的重要工作,创造“234”工作法,从源头减少渣土运输车辆无证运输、超重超载、车身不洁、带泥上路、随意倾倒、抛撒泄漏等各类违法行为,“城管蓝守护重庆蓝”取得良好成效。
一、“两个联合”突破执法瓶颈。加强片区联合执法。分片成立4个片区联合执法组,会同辖区交巡警大队、市场监管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每周至少开展白天、夜间各一次联合执法行动;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区执法支队牵头,联合生态环境局、住建委、交巡警、交通执法等相关部门,定期专题研究辖区建设工地、渣土车、生活垃圾运输车等监管执法情况。
二、“三个精准”提高处置效率。精准掌控工地施工情况,区执法支队与各街道执法大队坚持常态摸排辖区建设工地,巡查不留死角。精准调度大队监管执法,执法支队将夜间审批信息点对点发给各大队掌控,调度各大队点对点实时监管。精准查处各类违法行为,针对无证运输重拳出击,超载超重违法行为在工地出入口设检查点。
三、“四个机制”确保常态长效。建立实行“白+黑”连续工作机制,针对少数渣土车司机把黑夜当成天然“保护伞”的情况,执法支队、各街道大队不定期开启“白+黑”工作模式,实行24小时监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区城管、住建委、生态环境局以及交巡警支队4支执法队伍在新开工工地、发现问题以及线索追踪溯源等方面进行信息共享。建立约谈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原则,每年初组织建筑工地成员单位开展片区集中约谈,宣传解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市、区政府工作要求,并签订《扬尘控制责任承诺书》,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督导督办机制,抽调专人成立建筑渣车督导督办巡查组,对各片区开展联合执法情况进行督导,对联合执法力度不够的片区开展专项督办;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建筑工地出具督办单,明确违法时间、地点、具体行为、整改时限等,责令其按时整改。
2021年以来,共印发法规宣传手册3000册,宣传报道典型案例3件,组织联合执法行动106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41件,罚款1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