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全区2023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好局、起好步,1月6日,渝中区在两路口街道中山二路社区组织召开了2022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结暨党建引领垃圾分类示范社区现场会,会议由区政府副区长罗毅主持,市城管局副局长张淑钰、市容环卫处处长舒亮伟、垃圾分类推进办公室负责人易宏志,区政府办公室相关领导,区城管局、区住建委等部门,以及各街道(CBD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一、聚焦宣传动员,展现一个“新”字
“以前这里是一块被闲置的空地,堆满了杂物,垃圾分类让这变美起来。”中山二路社区负责人介绍说,渝中区结合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将闲置空地建设成了渝中区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游园。参观过程中,不少家长带着小孩前来享受冬日暖阳,活泼有趣的彩绘及相关标语丰富了墙面视觉,地面的垃圾分类飞行棋彩绘图案让孩子在“寄学于景、寓学于趣”的氛围中学习垃圾分类基础知识,滑梯、桌椅等设施注入垃圾分类元素,使游园主题更突出,功能更全面。同时,渝中区积极探索创新,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兑换垃圾分类“八大礼包”,居民可通过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正确投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等方式获得积分,凭相应积分可乘坐共享电梯、停车优惠、物业费优惠等服务,兑换鲜花、纯净水等生活物品等,并定期开展“示范楼栋”、“示范单位(门店)”等评比表彰。用浓厚的宣传氛围为老旧社区注入垃圾分类新时尚、新活力。
二、立足设施改造,体现一个“活”字
在中山二路社区有一条人气颇高的山城步道——枣子岚垭时光里步道。这也是2020“发现重庆之美”活动推选出的“重庆最美街巷”之一,而在这条“最美街巷”旁边,有一个每天处理2吨左右生活垃圾的垃圾厢房,通过在厢房里安装除臭系统,包括离子除臭设备、臭氧反应器、离心式风幕机等设施,确保臭气能被快速处理,并且不外溢,成功在“最美街巷”旁打造无臭味垃圾站。同时,渝中区结合老旧社区特点,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项目改造,同步对中山二路社区投放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带遮雨、洗手、照明、桶罩、除臭、开盖装置等便民设施的“生活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30个,加装桶罩29组,投入智能化投放点1组,规范带六大功能的集中投放点1组,两分类便民投放点66组,解决了街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的“三老一差”难题。三、做好总结部署,突出一个“力”字
2022年,渝中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落实责任”“摆放整齐”“分到位和投准确”“规范运输”四个专项行动,统筹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展现工作成效,全区公共机构、相关企业及11个街道79个社区在“三有”全覆盖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示范片区建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0%以上,厨余垃圾有效分出比例达到30%以上,在主城中心城区11区中考核成绩排名前列。抓实工作重点,通过统筹合力实现有力组织领导,以扎实宣传营造浓厚社会氛围,优化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分类体系,选树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严格监管执法提升分类水平。同时,渝中区积极探索实践,总结亮点,区机关事务局、两路口街道、化龙桥街道分别以公共机构工作推进、设施升级改造、加强党建引领为切入点分享先进工作经验。坚持问题导向,区城管局局长越德川在会上指出渝中区生活垃圾分类还存在物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太好、居民分类准确率不够高、专项执法力度还需加大等问题,强调各单位协调配合,从严格落实责任、设施升级改造、优化收运体系、逗硬考核执法四方面着手,开展好下一步工作。
随后,张淑钰副局长站在全市的高度,指出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希望渝中区发挥重庆“母城”优势,依托丰厚文化底蕴、时尚网红景点,运用国际化视野,将特色文化、新颖理念融入垃圾分类工作,为城市管理注入活力。同时再次强调: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宣传动员,提升居民参与度,有效实现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达到居民意识由他律转变为自律的理想目标。二是要压实部门、街道(CBD管委会)责任,分解细化任务目标,按照《重庆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相关标准与要求,落实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考核标准、开展值桶引导、加强培训工作等四个方面工作,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保障工作。三是要聚焦重点工作,发挥务实精神,开动脑筋创新思路,因地制宜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既要做得巧、又要做到实,促成政府主导、居民主动的格局。
最后,罗毅副区长指出,渝中区作为全市首善之区、全国文明城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各单位要正确分析形势、发挥“母城”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同时,为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要将工作责任再压实、思路问题再梳理、目标任务再细化、保障措施再完善,以认真较真的态度、踏实务实的精神,走在前、做示范、当标杆,展现“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的魅力神韵,实现渝中“母城”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