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滨江水岸“共治共联共融”治理新模式赋能水岸经济发展

来源:区交通运输委 发布时间:2025-11-07 17:25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渝中区滨江水岸“共治共联共融”治理新模式入选

全市改革典型案例

我市2025年社会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第三批)名单日前公布,区交通运输委探索的滨江水岸“共治共联共融”治理新模式成功入选。

一、体系重塑,筑牢安全生态基底。构建“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治理体系,实施“天、水、岸、企”一体化治理,治理合格率达100%;建成生态防洪设施19.1公里,优化码头功能,新开轮渡航线,通过18条通道无缝连接解放碑、菜园坝等核心区。同步疏解非核心功能20万平方米,更新岸线地块9个,改造老旧楼宇超50万平方米。

二、机制联动,共管滨水区域难题。创新“三级联动”机制,向上争取“两江四岸”提升项目43项、资金60亿元;横向构建“四长联防”机制和“1+7+N”巡护网络;向下优化“群众点单、政府答题”服务模式,精准满足市民需求。

三、产业赋能,激发水岸经济新活力。2025年上半年跨境公路集货运输箱量同比增长289%,货值上升477%;“两江游”“三峡游”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积极引育现代物流企业,联动世界级商圈,形成高品质产业生态圈。

2025年以来,渝中区累计贯通滨江水岸线16公里,更新风貌超270万平方米。相关改革成效获央视、学习强国、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一条安全、开放、活力、繁荣的都市亲水廊道正加速呈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