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我当先 美好生活人人享” 渝中各校园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来源:区教委 发布时间:2021-05-21 10:38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区教委在区委、区政府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动员各校园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塑造学生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六十六中始终将劳动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拓展学生劳动实践渠道,因地制宜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推进劳动教育课程化、体系化、多样化。学校开展“争做劳动好少年”主题活动,让学生领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学校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在劳动技术培训活动中制作陶艺、扎染,学习缝纫、木工等利用校内资源设立“耕读园”,在老师带领下进行锄草、松土、移栽种子、收取果实等劳动,有效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学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生活劳动、社会实践劳动等,通过开展“轮班制劳动值周班级”、“社区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宣传”、自己动手的“饺子盛宴”等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担当和责任意识。

巴蜀小学围绕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立足学生生活,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和具体的劳动任务,如开心农场、劳动美自己、劳动美生活等,培养“头脑科学、身手劳工,自信、豁达、优雅”的现代公民,以“学科+生活”道综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班队活动)劳动教育课程研究为出发点,开展“我劳动 我快乐”系列主题活动,举办“我是劳动小能手——看我十八般技能挑战赛”,在十八项劳动技能养成记的过程中切实达成回到学生学习,实现教学视角的转换。活动依托“小、中、大课堂”一体化实施,将劳动教育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中,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思中悟,全面培育学生劳动习惯。

枣子岚垭小学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率达成“共建馆校,合作教育”的意向,开展了《健康中国科普行动——粮食的故事》的劳动研学课程。课程以“粮食”为主题,集科普知识、教育研学、艺术陶冶、劳动教育四位一体,通过“粮食的故事”系列绘本的阅读、雕塑场景的感受、农耕生活的体验与有“生命”的粮食进行了一场有趣的时空交流;通过“剥一剥”、“筛一筛”、“推一推”等亲身体验,感受“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更加懂得劳动应该受到尊重。本次研学课程是一次项目式的深度学习,通过融入绘本阅读、劳动体验和课程评价,使孩子们在劳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收获,在思考中成长。

区教委将持续关注各校园围绕劳动开展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让劳动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