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刊发渝中区创建“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工作经验

来源:区教委 发布时间:2021-11-10 11:25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双新”示范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有关要求,从2020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遴选建立32个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发掘和培育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典型经验,推动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渝中创建“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大事记

202043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遴选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通知》。渝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双新”示范区。

渝中区多次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申报建设工作筹备会,形成了工作机制、育人体系、课程体系、基础条件保障措施。

202071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重庆市渝中区获评全国首批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

2020年9月16日,教育部在北京组织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作视频会,渝中区作现场经验交流发言

2020年10月15日,渝中区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启动会。

2021年4月19-4月20日,渝中区举行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整本书阅读”教研成果展示暨课程建设论坛。

2021年9月3日,渝中区召开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教研工作专项指导会。

2021年11月8日,光明日报刊发渝中教育“双新”工作经验:《重庆: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学生》

这个学期,重庆市求精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王铭渔被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实验课吸引住了。在一堂“植物精油的提取”生物实验课上,他成功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这激发了他动手操作的热情。

“理化生学科的实验课时比重在增加,从以前侧重老师实验演示转变为师生共同探索。”求精中学校长费春斌说,按照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学校探究式、体验式教学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实验课。

去年9月,重庆市渝中区被教育部确定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据渝中区教委主任肖方明介绍,全区普通高中通过多样化特色化的办学,推动教书育人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爱思考爱探究的学生多了

在物理“运动与力学关系”的课堂上,重庆二十九中老师刁祥巧妙地抛出生活中的现象,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歼击机战斗时会先扔掉副油箱?”“为什么农民使用的脱粒机能够脱掉谷壳?”以问题为导向,老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于生活,让思维得到迁移进阶。“通过思考解决一个个问题,我内心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探究的兴趣更浓了。”求精中学高一学生梅晋阁说。

重庆六十六中的老师陈远瑜喜欢将一个个历史谜题搬进课堂,这些谜题经常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在“郑和下西洋宝船大小之谜”课堂上,面对老师罗列的大量证明郑和宝船大小的文献史料,学生张洪梓大胆提问:“万一后面史料抄前面的呢?这样的资料能不能支撑结论?”张洪梓敢于质疑的精神得到老师的赞赏。

“今天的课堂不再强调学生记多少‘死知识’,要让学生在一个个生动的教学环境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发展自己的爱好,培养起活学活用的能力。”重庆六十六中校长刘书华说。

“渝中区以‘集智备课’为‘双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推进‘共生课堂’的教学改革,强调师生思维共振、思想共鸣、共同成长。”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宋文君说,在“区校联动,任务驱动,平台展示,反馈激励”工作机制下,老师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爱思考爱探究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服务学生全方位发展

“新高考、新课程既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品行、生活、心理、学业、生涯等方面,全方位构建学生发展指导的课程体系,服务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同时又要求我们在构建新课程框架下,立足办学定位和特色发展,以课程为核心凸显办学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肖方明说。

每周二下午是巴蜀中学的选修课时间,“餐桌上的科学”“3D创意设计”等40多门选修课程给同学们自由生长的空间。学生黎曦最喜欢的课程是“全球视野下的新媒体文化传播”,他和几位同学花了一周时间,在校外导师的指导下制作出一部校园微电影。“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能让我学到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文化现象,以及媒体行业的思维框架。”黎曦说。

“我们的目标是挖掘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巴蜀中学校长王国华说,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的知识,是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

重庆四十二中的“启美”特色课程体系采取“全面+特长”的育人模式,实现“1+1”的“双证+双长”目标,在满足国家体育和艺术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让每一位学生在体育和艺术方面,各发展一项特长。

小杰是重庆三十中高二年级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的他,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熟练掌握操作各种航模,在多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如今学校涵盖了车辆、航空、航海三大体系的“科技航模”实践课程,引导更多学生找到实现梦想的方向。

为学生成长提供无限可能

重庆二十九中依托罗化瑜名师工作室,组织成立“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开设创客类课程。每年一届的创客节成为同学们创意狂欢的舞台。班级所有创客小组都要进行路演,上台介绍自己创意作品的亮点、特色,以及在创造过程中如何解决困难等。

“学生在学校获得的不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成长、健全的人格、阳光自信的生活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热情等素养和能力,这些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重庆二十九中校长汪洪说。

复旦中学充分依托复旦基础教育联盟这一优势资源,开展校外研学和生涯教育。每学年,学校都会选派优秀毕业生前往上海、贵州等联盟学校进行为期一周或两周的研学活动。走进联盟学校课堂、大学实验室、企业工厂,同学们发出各种感叹。家长杨女士说:“孩子在研学回来后说要做好人生规划,报考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研发超级材料。”

“学生的课堂不仅在校园,还应融进自然和社会,学校要千方百计拓宽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无限成长的可能。”肖方明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