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渝中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加快推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助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市建设。5月6日,市教委副主任温涛一行先后前往重庆市二十九中学、重庆市巴蜀中学调研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情况。市教委科技处处长刘畅,市教育技装中心主任陈瑜,市教科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杨博等参与调研。区委副书记张远洪,区政府副区长陈平,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区政府办副主任周振超等陪同调研。
在29中学,温涛副主任一行参观了学校大成楼蚂蚁梦工场、人文艺术区、工程技术区、虚拟演播室等建设与应用情况。听取了汪洪校长对学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大力发展智慧校园和实施育人方式变革的情况汇报。
在巴蜀中学,参观了学校至善楼直播教室、导播室,实地查看图书馆远端教育教学实施情况。李潇珂校长对学校云校录播室、监控室,慕课教研室和图书馆三楼的云端课堂日常运作和研发目标模拟等做了详细介绍。
在巴蜀中学会议室召开了工作座谈会,会议由市教委科技处处长刘畅主持。会上,温涛副主任对渝中区智慧教育发展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渝中区是基础教育强区,要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机遇,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他指出,智慧教育是教育在信息时代的新升华,渝中区作为国家级智慧城市试点区,要把发展智慧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创新引领和特色发展相结合,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为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渝中力量。
陈平副区长表示,渝中区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建设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同时,渝中智慧教育工作在市教委支持帮助指导下,起步早,有积淀,坚持硬软并重,区域和学校层面的一些探索试点得到国家、市里的充分认可,有决心有信心积极创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助推渝中教育高质量发展。
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委主任肖方明从智慧教育发展思路、生态系统架构、应用推进、机制保障四个方面汇报了渝中区智慧教育工作情况。
巴蜀中学汇报了学校智慧教育实践成果;大田湾小学汇报了学校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情况。
渝中区:打造“1+N+x”智慧教育生态系统 以信息化助推渝中教育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渝中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扣打造全国一流基础教育强区目标,打造“1+N+x”智慧教育生态系统,以信息化助推渝中教育现代化发展,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统一、百花齐放的可喜局面。
渝中区围绕“三让”目标,着力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通过巩固先发优势,加强城域网、数字校园等基础设施和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区域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
渝中区走好“技术赋能”与“应用创新”两条规划路径。坚持以用促建,“1+N+x”智慧教育生态系统总体架构已基本形成,日均访问量达1万余人次。
渝中区围绕提升育人质量、落实四个坚持,分级试点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巴蜀中学“51好课慕课平台”“巴蜀云校”、人和街小学“5G+双师课堂”等一大批智慧教育试点优秀案例、经验成果在全国、全市交流分享。2022年共立项各级各类智慧教育相关项目60余个。
渝中区健全体制机制,确保智慧教育工作保障有力。成立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渝中区智慧教育(校园)试点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从机制、人员、平台、经费、激励五个方面保障到位。
下一步,渝中区将坚持“146”教育发展总体思路,深化“人文渝中,尚品教育”建设,将智慧教育工作融入智慧城市发展战略,为推进重庆教育现代化建设贡献渝中智慧。
29中:“双新”驱动慧学校园
学校作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重庆市智慧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充分结合“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求,开展“云教学”变革学习场,搭建“梦工场”活跃新课程,利用高技术实现教学最优化。目前,学校将校园网升级为万兆骨干网,并建成独享200M无线Wi-Fi全校覆盖,开展有Wi-Fi的地方就可以学习的“云教学”实践。同时,联合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建成了校园众创空间——“蚂蚁梦工场”,开设创客教学常规课程,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巴蜀中学:智育英才 慧润均衡
学校作为教育部信息化优秀试点学校、全国5G+智慧教育试点学校,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新基建之机,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教、学、练、测、考、管、评等全环节,汇聚学生、老师、学校、家长于一体的智慧教学系统,实现了教与学“个性化”发展。目前,学校创办的巴蜀云校,充分整合了巴蜀中学校内外优质教学、教研、教培、科研等资源,利用5G网络、高清直播互动设备、大数据分析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十二个同步” “六年一贯制培养模式” “强基计划”等方式,为8省1市的110余所区域中学超10000名师生输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各地县域中学教育质量提升,助力国家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大田湾小学:用智慧点燃智慧
学校制定“三全”原则,即全面应用平台功能、全员参与使用、全覆盖学校各项工作。从智慧办公、智慧德育、智慧教学三个板块应用推进出发,将平台打造成老师们日常办公的随身助手、家校沟通的有效桥梁、课堂教学的智能工具。截至目前,学校全面使用适合小学阶段、学校特点的应用21个,智慧校园全年数据交换量达10万次以上,真正实现了有效减轻教师负担、家长教育焦虑,切实提高备课质量、教研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