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型受端城市电网灵活性负荷侧资源全环节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由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联合重庆大学、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清能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组成攻关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着眼于负荷侧资源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以及市场化交易全环节技术攻关,研发了负荷侧资源灵活接入与聚合技术,提出了多时间尺度协同优化方法,构建了灵活性负荷侧资源运行统筹与市场化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了大型受端城市电网灵活性负荷侧资源全环节调控。据悉,项目成果近三年已成功应用于10余省市,实现了灵活性负荷侧资源全环节调控,引导服务用户在供电紧张、电价偏高时段主动调减用能需求,通过科技创新示范达到“需求源于民生、成果普惠社会”的效果。项目成果极大缓解了重庆供电紧张的局面,挽回GDP损失、减少用户用电成本超百亿元。此外,项目成果还助力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发展,尤其是极大支持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这一龙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老年耳聋退化机理与防治策略”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由重庆市人民医院为第一完成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参与其中。项目针对老年耳聋发病机制复杂、诊断预警能力不足及治疗手段有限等难题,首次提出感音细胞退化关键调控机制——“能量代谢-表观修饰协同轴”理论,阐明代谢异常与表观修饰失衡的协同致病机制。通过构建大规模老年耳聋人群队列,解析耳蜗毛细胞退变分子图谱,并首创多基因联检芯片,推动诊疗模式从“症状驱动”向“分子预警”转型。项目突破性地研发了多模态智能听力评估系统和AI驱动的三级防治网络,填补早期预警空白,实现精准干预与全程管理,总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项目成果推广惠及超100万患者,显著提升我国老年耳聋防治水平。
三、胎盘源性疾病诊疗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转化”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项目由重庆医科大学牵头完成,聚焦全球母婴安全的重大需求,首次在国际上提出“孕期母体多器官代谢重编程”学说(成果发表于Cell,并入选2024年重庆市十大科技进展)。团队依托覆盖全国最大规模的妊娠队列,系统解析胎盘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构建子痫前期、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的多维度风险预测模型,使临床干预窗口期显著提前。在技术创新层面,研发多款安全、有效、无创的靶向胎盘药物投递系统,突破了妊娠期用药可能带来母体及胎儿副作用的瓶颈,攻克了胎盘源性疾病关键技术难题。执笔、参编63部国内外指南,构筑了我国健全的胎盘源性疾病诊疗体系。项目成果在全国30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培训70%全国产科医生,为降低我国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贡献了重要的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