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提升服务质效 彰显救助温度

来源: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5-10-14 14:33
打印 打印
纠错 纠错
分享到

近年来,渝中区围绕民政民生服务的“速度、精度、温度、深度、满意度”五个维度,以“渝悦救助通”和“渝惠助”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为阵地,推动社会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拓展,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

创新机制,让救助申请更加便捷

为提高社会救助效率,渝中区在街道公共服务中心建立“一窗通办”机制,实现一个窗口办理完成社会救助事项;制定社会救助事项网办流程,提供“上门帮办”延伸服务,推行“渝悦救助通”平台“7天×24小时”办理、“一网通办”、接诉即办,将社会救助事项办结时间缩短至9个工作日(急难救助当天办结)。有需要的群众只需要一部手机、一张身份证,就可以随时随地申请社会救助事项。

数智赋能,让政策落实更加精细

为全面实现精准救助,渝中区建立“逢进必查、季度复核”工作机制,依托大数据信息核查,对困难群众的存款、车辆、房产、证券、婚姻、社保等58项信息开展核对。持续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对11类低收入人口设置264项预警规则。通过“渝悦救助通”平台人脸识别功能,为无智能手机的独居老人等提供亲友辅助认证通道。

暖心服务,让救助帮扶更有温度

渝中区围绕“平时有问候、困难有支援、节日有关心”的目标,实施“三个暖心”行动。一是在日常服务上推行暖心称谓。在办理业务和入户核查时,要求工作人员将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等称呼为叔叔阿姨、大哥大姐等,通过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水,拉近距离、增进感情。二是在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中提供暖心服务。民政部门会同多部门形成22个联办事项,推出免申即享服务,群众一次申请可获得多项救助,部分事项无需申请即可获得救助。三是在节日节点开展暖心慰问活动。聚焦出生、入学、新婚、重病、离世等重要人生节点,为群众送去慰问礼包。

持续增能,让困难群众更加自信

渝中区出台社会救助联合服务实施方案,致力于可持续的深度帮扶。通过了解困难群众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社会融入的愿望,渝中区组建社区融合乐队“星光同路人”。乐队队员由低保对象、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热心居民共同组成,走进大街小巷进行表演,用音乐点亮希望。渝中区启动“巷里人”直播项目,持续挖掘、培训和支持有意愿的困难群众成为非遗文创产品制作者和网络主播,助力困难群众增收,帮助他们实现可持续的自我发展。

听取民意,让政策施行更加透明

渝中区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作用,通过日常走访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在线下,依托“渝惠助”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建立“满意度调查+电话回访+座谈交流”跟踪反馈机制,不断改进服务质量。在线上,依托“渝悦救助通”平台服务类救助功能模块,将群众的“温暖指数”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指标,实现派单全记录、服务全留痕、轨迹全追踪、评价全公开、问题全整改的闭环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